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49103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11-01 13:40:02

 

  前一兩期談過呂文成的《醒獅》,今期想繼續談談呂文成另一首有同類標題的粵樂作品:《下山虎》。

 

  據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編的《廣東音樂200首》,指出《下山虎》樂曲初見於1935年。樂譜見1938年版沈允升編《琴弦樂譜》第三集。在另一冊《中國廣東音樂高胡名曲薈萃(余其偉編注演示版)》,對這首樂曲也有相近的註腳:「初見於1935年。譜見1938年沈允升所著《琴弦樂譜》第三冊,百代唱片公司唱片A2956(名家合奏)。樂曲表現的威猛與生氣,令人振奮。」

 

曾經改編進《中國狂想曲》

  呂文成這首《下山虎》,昔年連音樂家冼星海都曾選來改編過。1945年,冼星海創作了一部管弦樂作品《中國狂想曲》,是選了五首歌樂來作基本素材,計有古代情歌、山西民歌、陜北民歌、陝西民歌以及嶺南的粵樂《下山虎》!據說這部《中國狂想曲》是中國的第一首管弦樂狂想曲體裁的作品。於此可見,《下山虎》一曲有其非凡的一面。

 

  賞析這首《下山虎》之前,特地從昔日的《粵樂名曲集》(信成書局版)第一集中把較古樸的譜本抄出來,才嘗試斷句和分析,不久便覺得,這首樂曲似乎改用流水板記譜──即有板無眼,全部都是板,會更有利於探討論析。又為免眼花撩亂,索性取消小節線。

 

  經初步分析後,總體印象是,曲中使用「連珠」的技法異常頻密,「頂真」亦不少,「回文」則幾乎沒有。饒是如此「珠」不厭連,但用起來變化萬千,可謂嘆為觀止!如換句話說,旋律不住地兩回折三回折,又不斷作新發展,是典型的步移景換結構。

 

舊譜無結句 但隨奏者意

  筆者嘗試把《下山虎》斷分成十五行/句,見本文所附的「《下山虎》旋律分析圖」。從某些結束音估計,首兩句是引子,第三至第六行是第一段,七至八行是第二段,九至十一行是第三段,十二至十四行是第四段。第十五行卻是一個另外接駁後截引子的短句,甚是特別。說來,舊譜本是沒有結束句的,怎樣結束,看來可任隨演奏者設計。本文分析圖中所附的結束句,則是參考近年的錄音版本記下的。記得以前聽過從《中國狂想曲》改編回來的中樂合奏版,其結束方式又很不同哩!

 

  樂曲一開始便是la so的三連珠,但節拍有變動,聽來就不會板滯。事實上,曲中的連珠手法反反覆覆地不斷用,卻因為在節拍上都不斷有新的變動,便覺旋律奇美而鮮活,滿是動感。

 

  看頭兩行的引子樂句,主要由兩串三連珠構成,論音型都是下行的,但由於節拍上的變化,又常有閃板,予聽者的感覺是虎虎生威的!動作靈活有力的!

 

  第三行一開始便是快速向上揚升的音階,並作當句重覆,象徵一種前衝的動態。其後分成五小句,每句五拍,先是輕躍上高音區,然後回落至中音區,接着三句是圍繞中心音mi左盤右旋,身手敏捷!發展到第六行,便走到全曲的甚高音處,初見高潮。

 

忽然低八度 跌宕感極強

  次段是從第七行開始,一下子便在低八度處起音,跌宕感極強,它又是節奏生變之連珠。到第八行,十八拍可斷成五小句,拍數分別是四、三、三、四、四。句子是這樣短小,而樂音則不乏閃板、小跳、大跳,彷彿是描繪下山之虎縱使游走在狹窄險隘的山徑裏,依然靈活得如在平地上走動,滿是衝勁,顧盼自豪!關於第八行,開始的la la so so,或可視為引子開始時的la so三連珠的變形。

 

  易看出,展開第三段的第九行,是第三行的完全再現,彷彿下山之虎又再前衝,接下來又是可斷成五小句的另外十八拍,這次的拍數卻是四、三、四、四、三。可見貌雖似卻毫不相似。若說相似點,則是兩段同是有一些先短後長的節奏型,以強調衝前的勁度。這較短的第三段,有些演奏家的處理,會把第十一行全奏成高音:mi’ so’re’ mi’ re’ do’la’ so’fa’ mi’ so’ fa’mi’ so’ so’。這樣,便變成全曲最高潮處了。再說,四個段落,這是唯一一段以徵音作結束音的,在色彩上也有對比之作用。

 

閃板復大跳 威猛又矯健

  第四段開始處又像第二段那般,猛然的便跌到低音區,再使跌宕感大增。開始時,樂音是在低音區do so. la.的三連珠,卻節拍多變。接下來的十二拍,立刻又翻高八度,並且又出現兩串三連珠,音勢則是往上衝!凡此讓我們想到虎步之沉穩有力,但走向卻難測。事實上,到了第十四行,音樂在頂真與連珠的蟬聯引領下,閃板、小跳、大跳不斷,很有一股威猛又矯健的氣勢。

 

  算起來,這第四段的樂句的句幅都較長,七拍的有兩句,五拍的有四句,餘下的一句有四拍。即這一段合計有三十八拍。是四段之中最長的。可見,這一段也是創作者筆墨用得最淋漓盡致的,其中妙處,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比如我們還可以見到,這十二至十四行,圍繞的中心音,主要是la,也有幾拍是re,這樣形成的音樂色彩又與別的段落不同。又如第十三行最後的六個甚高的音:mi’ re’ mi’ re’ mi’ re’,或可以說是跟引子一開始處的la so三連珠相呼應!

 

  可以說,欲知怎樣靈活使用「連珠」以及「頂真」的手法,尤其是「連珠」之法,《下山虎》乃是極出色的示範。

 

 

按:本文原刊於第一八六期十月《戲曲之旅》「小曲微觀」專欄。

 

 

 

又按:近日由於沒法在這處上傳圖片,只好從缺,敬請網友體諒

 

 

 

 

 

 

 

 

阅读(133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