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7-07-18 12:13:11
天然粵語文字,字音與字音之間大跳頻仍,頻率常多於八分三。這對譜曲是一大麻煩,流行歌曲的曲調,常常要求一字一音,要拿天然粵語文字來譜,是麻煩得更厲害。
近來想起,廣告歌字數少,字音與字音之間大跳縱多也多不到那兒去,那是比較易解決。
然後又想到,據自己的經驗,古典詩歌如字數不多,約六十餘字或更少時,也往往是比較好處理的。但宋詞那些多於八九十字的詞牌,即使可一字多音,都不易解決。
字音與字音之間的大跳,若微調一下,
「零三/三零」可以跟純四度音程相配合,
「二三/三二」、「零四/四零」可以跟小三度音程相配合。
這兩種微調,有時雖略覺微拗,卻是廣泛見於歷年的粵語歌曲作品,是廣為人們接受的。
筆者也略有研究過,有時音樂人譜古詩詞時,為了多一點旋律寫作上的自由,會大幅把字音與字音之間的大跳壓縮。比如去年講課時,便舉過葉振棠主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又名《臨江仙》)為例。如圖所見,
「是非成敗」一語,譜曲者借仗「一逗一宇宙」的彈性原理,讓「非」、「成」之間的大跳配大二度音程,
「幾度」一語,更壓縮到去配小二度音程,
筆者覺得,這些地方真是拗音的,但一首歌才一兩處,是可以接受的。
蔣志光和韋綺姍合唱的《相逢何必曾相識》,是月前林散木小兄弟提供的例子。
其中「天涯」曾有一次是壓縮到去配合大三度音程。
在這首歌之中,那是僅此一回,縱拗音亦應可容許。
有了這些例子,可以讓大家壯膽,把字音與字音之間的大跳大幅壓縮,以配合較細小的音程,只要在一首歌之中使用的次數不多,應是可以容許的。問題可能是:幾多次算是「次數不多」?
以前已說過,當題材是諧謔或豪壯等等,字音與字音之間的大跳也許正好在譜曲時借仗一下來表現之,不需微調或壓縮。比如小弟以前試譜過蘇東坡之「大江東去……」,就不時借用那些字音間的大跳……
藝術創作之中無絕對,尤其藝術創作之中有天才,天然粵語文字的字音與字音之間大跳頻仍對彼等而言也許全不是問題,其實都很期待能有天才把《兵車行》、《將進酒》等等譜成易記易上口的粵語流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