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6586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03-01 14:09:12

 

 

  本文見刊之時,正值農曆新春時份,故此特別選了一首調子輕快的《岐山鳳》來賞析。

 

  從《岐山鳳》很直接便會聯想到「岐山鳴鳳」的典故,此語來自古書《國語》,其中《周語上》有云:「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其中「鸑鷟」是「鳳」的別名。「岐山鳴鳳」有吉兆之意。新年流流,聽有吉祥之兆的《岐山鳳》應屬對的事情吧!

 

  《岐山鳳》由呂文成作曲,估計早在上世紀的1935年便已面世。據鄭偉滔編著的《粵樂遺風》,可知早在1935年,《岐山鳳》曾由新月唱片公司錄成唱片。1940年九月推出的和聲歌林第廿七期唱片,也曾再灌錄是曲。這兩個版本,呂文成本人俱有參與演奏。

 

  在《中國廣東音樂高胡名曲薈萃余其偉編注演示版》(上海音樂出版社)對這首樂曲有註釋謂:「此曲旋律新奇,轉調奇特。有研究者認為,音樂進行中有京腔味道,是因為呂文成早年曾唱京調之故(詳情可參閱佛山粵樂研究專家陳勇新先生語《從〈岐山鳳〉得到的啟示》一文,見廣東省民間音樂研究室編《民族民間音樂研究》1984年第二期)。」惜筆者無緣得讀陳氏的大文。但余大師謂這闋《岐山鳳》「旋律新奇,轉調奇特」,確是事實。以下筆者寫一點自行觀察分析後的皮毛得着,期望能展現這闋旋律的一點堂奧。

 

  先說說短短的引子吧!上世紀戰前的粵樂作品,頗有一些是會先奏個短短的引子,三五個音的,與「正文」的關係若有若無。如《平湖秋月》、《錦城春》、《孔雀開屏》、《花間蝶》等等,這可說是那年頭好些粵樂作品的小小共同特色。這些短引子,有些可能是問字取腔而得,比如《孔雀開屏》,大抵會是從「孔雀開屏」而來。又如《錦城春》,引子是四個音,其中前三個音完全可以唱出「錦城春」這個曲名!《岐山鳳》在這方面亦有點相似,其引子只是短短的三個音「工六上」,雖然這三個音沒法唱出曲名,可是把曲名反轉過來成「鳳山岐」便可以依「工六上」來唱哩!

 

  筆者近期常說早期粵樂作品另有一個共同特色是曲中音符最長的也往往僅是拍半。份屬上世紀三十年代作品的《岐山鳳》也算是具有這個特色的,它只是到曲子最後的一個音,才見長逾拍半:共兩拍長。

 

調性奇幻 平均律中立音俱宜

  余大師說《岐山鳳》的一大特色是「轉調奇特」,接下來就說說這個曲子的調性吧。傳統粵樂曲譜,多採用「相對固定唱名」的方式記譜,亦即曲內雖有轉調,一般卻預先作了唱名之轉換,以保證曲譜從頭到尾都可以使用同一個調門來奏唱,這樣對奏唱者是很方便的,卻不便於對曲中調性之識別。以筆者淺陋的認知,《岐山鳳》可能包含三個調門,一是曲中一頭一尾的「本調」,一是「清角為宮」,一是「變宮為角」。以「變宮為角」的段落是較明顯的,所以筆者直接在「旋律分析圖」中標記轉調。然而「清角為宮」的一段,是否真是這樣轉調,卻沒法肯定地說,故此筆者只是另設一圖,以示只屬「一種可能的調性變化」。事實上,一般使用「清角為宮」的樂段,「角」音便會極少在這段落內出現,但看「《岐山鳳》旋律分析圖」的第四至第七行,「角」音出現極多,由是難以肯定這幾行是不是在使用「清角為宮」。然而看看參考圖,第七行移調後變成「尺上上尺上乙合乙上……」,那是甚有韻味的乙反調旋律,似乎就應是這樣移調的。

 

  現今《岐山鳳》常以十二平均律樂器木琴主奏,所以曲中的「乙」音「反」音都悉依平均律的音高了。其實,如果使用奏得到傳統中立音的樂器來奏《岐山鳳》,將會有另一番韻味。有趣的是此曲似乎平均律與中立音音律俱宜。也因此,參考圖中的fa音按理應是升fa音才對,但筆者覺得移譯成fa音更堪玩味。同理,筆者也覺得第八至第十四行這一大段中,ti 音如稍低一點地奏唱,也頗堪玩味。這些,正是《岐山鳳》調性奇幻之處!

 

新境迭出 頻近距離折回殊妙

  《岐山鳳》的音調,也確新奇,按本文附的旋律分析圖,首行是引子及即時對引子的變奏,第二、三行成一個小小段落,四至七行自成一個較大的段落,但第七行卻彷彿跟之前的三行不大相屬。八至十四行又另成一大段,只是當中應可分成兩小段,八至十一行是前段,其後三行是後段。第十五行是結句。現在有些版本奏到最後時會再奏第一行來結束全曲,形成「首尾相顧」。這些段落,長短參差,如水無常形。

 

  感覺上,《岐山鳳》的音調是不斷轉出新境,不過其中也有好些折回之處,但往往都是近距折回,很少作遠距的折回。也因此,同頭、合尾、連珠、回文之法使用得十分頻繁,而倒裝、節縮、圍繞中心音(如第四至第六行圍繞的中心音是「工」音)等手法也用得很美妙。事實上,像第十四行中,那層層疊疊的回文與連珠,使旋律線份外婉轉而秀麗。

 

 

 

按:本文原刊於2017年二月號《戲曲之旅》(第178期)「小曲微觀」專欄。

 







 

 

阅读(194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