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2043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5-10-01 11:21:19


  「千里夢,已盡空,孤燈照住劫後容,風吹雨打都未算凶,偷偷分開淚暗湧……」唐滌生名劇《琵琶記》之「廟遇」一折,一開始處有這首小曲,名《千里琵琶》。

 

  這部據古典名劇改編的《琵琶記》粵劇,在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九日於利舞臺首演,主演者是任劍輝和白雪仙,但當時掛的班牌是「利榮華」,而「仙鳳鳴」尚未成立。小曲《千里琵琶》乃是特為《琵琶記》而創作的,觀其緊密的樂句結構,可知是先曲後詞的。不過,說到這首小曲是誰的作品,筆者先後請教了廖漢和及鄧啟明兩位先生,然後鄧氏又求證於朱慶祥老師,始敢肯定它乃是出自林兆鎏之手筆。這兒特別致謝幾位先生!

 

  說來,我們對粵曲小曲的資料向來都不夠重視,尤其是很少會從小曲誕生那一刻便恭恭敬敬的記下其作者是誰,於是多年以後,一旦問起某小曲是誰作的,往往幾乎沒有線索可尋。猶記約五年前在他刊寫過一篇林兆鎏的小傳,寫到他有哪些小曲作品,最是頭痛。初時據他在一九七七年接受香港電台第五台的訪問所憶述的,知道任白多部名劇如《紅樓夢》、《琵琶記》、《販馬記》、《牡丹亭驚夢》,其中有許多小曲的曲調都是出自他的手筆的。不過,就只是有「許多」這個約數,無法具體指出是那些。那次請教過一兩位前輩後,比較肯定是林兆鎏創作的小曲,有《別鶴怨》、《旗開得勝》、《晴天霹靂》、《撲仙令》(來自《帝女花》一劇)、《跨鳳乘龍》(來自《龍鳳爭掛帥》一劇)、《紅樓夢斷》、《人鬼戀》(來自《牡丹亭驚夢》一劇)等。

 

  回說《千里琵琶》這闋小曲,甚是動聽,可說是林兆鎏小曲作品之中成績甚見優異的。一九七零年,風行唱片公司為尹飛燕推出了一張粵語流行曲唱片,標題《賣花女》,這首調寄《流水行雲》的《賣花女》,後來倒成了麗莎的名曲。唱片中另一首《禪院鐘聲》:「雲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淒清……」後來則成了鄭錦昌的名曲。尹飛燕這唱片可謂是為他人輸送飲歌。就在這張唱片內,還有一首由蘇翁填詞,調寄《千里琵琶》的《北雁南飛》:「北去雁,嶺復山,家鄉故地哪日還……」可惜這首《北雁南飛》一直是「寂寂無聞」,不大為人所知。但這至少說明製作者是覺得《千里琵琶》動聽,有流行潛力,才拿它來改編成流行曲的吧。

 

  回說《千里琵琶》,上文曾說其樂句結構緊密,但從全曲看來,它是屬於長卷式的佈局。如本文所附的「《千里琵琶》旋律分析圖」所見,除了首兩行和尾兩行是明顯的完全重覆,從第三行到第十行,旋律形態都是不斷在轉變,像看長卷國畫那樣的步移景換。當然,只是不斷轉變,旋律會變成一盤散沙,既難動聽也難入腦。因此在「轉」之中,又寓有很多「折」──「折回」,所謂「折」就是重現之前樂句的某些片段,形成許多呼應,句與句之間則每有若干共同點,這往往是使音調變得優美的要素。

 

起句「倒裝」 力可動人

  小曲旋律創作中的「折」法,有三大板斧,即「連珠」、「頂真」和「回文」,讀者從所附分析圖可見,作曲人使用「連珠」與「頂真」真是不厭其繁密,而「回文」亦有一兩處。另一頗常用的「折」法是「合尾」──即某些樂句有共同的結束音,看分析圖十二行樂句,除了一首一尾都以「上乙士」結束外,第四和第十行也是,這已構成很頻繁的「合尾」,使旋律發展有頗統一的感覺。不過,《千里琵琶》也用到一二較罕見的「折」法,如一開始處的「五六工,六工五」,乃是「倒裝」之法,由於用得很恰當,但覺極有動人力量。又如第七行中有「五六五生六」,第七行相應處卻是「六生五六工」,其中「六五生六」與「六生五六」構成音群逆序的關係。又比如第四和第五行,二者的中間部份的音是相同的,只是句頭句尾的音不一樣,這種「句腹相同」,使這兩個樂句關係甚是緊密。凡此種種「折」法,都使旋律增添美意。

 

  《千里琵琶》全首歌的音域不算闊,從「士」到「生」,只有十個音。有引子性質的第一二行,一開始便在高音區處起唱,第二行卻即轉到低音區,並逐級回落到「士」這個主音,這是一種大起大落的感覺!

 

  第三四行之中,最高的「生」音很快出現,但其總走勢仍是從高處慢慢回落到低處的主音「士」音,不同的卻是由於音符變得繁密了,所呈現的情感也婉轉細膩得多。

 

小小暫轉調 對比微妙

  從「轉」的角度看,第五六行跟前兩行剛好是反向而行,是從最低的「士」音逐漸攀升回高音區去,情感由是逐步高漲激盪。第六行後半句唱至歌曲的最高音區處,卻同時有以「壓上」手法作暫轉調的意味,情感色彩有微妙的對比。

 

  第七至第十行,無論是節拍還是音符走勢,都跟之前的第三至第六行構成對比。在節拍上,三至六行是重拍起音的,七至十行卻是閃開重拍起音的,情感上後者會更委婉些。在音符走勢上,三至六行,前半從高處回落到最低處,後半由低處攀回最高處。可是七至十行卻是一次大回落,前半只是從最高處回落至中音區的「工」音,後半繼續慢慢回落至最低的主音「士」音,這長達四行的大回落,可以深深抒發那長長的嘆息。

 

  欣賞這首《千里琵琶》,妙趣之一乃是看作曲者怎樣調控旋律升降起跌的速度及其中的諸般細微變化,尤其是長達三十二拍的大回落,絕對是大手筆!

 

 


按:本文原刊於2015年九月號(第一六一期)《戲曲之旅》

 

 

 

 

 

 

 

 

 

 

 

 

 

 

 

 

阅读(110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