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6968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5-05-01 09:20:06



  每當農曆新年前後,在某大超市便總會不時聽到播放粵樂《龍飛鳳舞》。這首曲子,經常會填上歌詞來唱,著名的莫如鄭錦昌填詞的《唐山大兄》:「唐山有個大兄,渠俠骨丹心最重友情,唐山到泰國去賣命,事關渠雙腳有力勁……」

 

  《龍飛鳳舞》是港產粵樂之中較後期面世之作。據鄭偉滔編著的《粵樂遺風──老唱片資料彙編》中所記,其曲譜最早見於「1947和聲歌林曲譜附頁」。筆者手頭也有和聲歌林唱片公司出版這首樂曲的唱片時所附贈的曲譜之複印本,乃是早年獲鄭老賜贈的。從中可知,曲調作者是朱兆良,而那個版本的演奏者計有梁以忠、朱兆良、張漢杓、呂文成、陳卓瑩、何浪萍、何大傻、鍾寶琦、林兆鎏,共九位音樂家。

 

  這曲譜附頁所載的《龍飛鳳舞》,音調跟現在通行的版本略有不同。主要是首段第一句和第二句,現在通行的版本是「士五彳乙五六工六五,士五彳乙五六工六尺」,但在該曲譜附頁上,這兩句卻是「士五五六反工反五,士五五六反工反尺」,論順耳當然是現在的通行版本順耳,但我們至少要知道原來最初這兩個樂句作曲者是這樣構想的。

 

  樂曲為何要取名《龍飛鳳舞》?怕已難考查。然而,這樂曲名字看來會是用回最基本的含義:龍在飛、鳳在舞,象徵吉祥、美好、生氣勃勃。

 

  據原譜稍加分析,即感這首樂曲既簡樸又奇絕!因為其結構與面貌乃是前所未見的,卻又是這樣簡單。假如,有人仿效這作法另作一首新曲,恐怕大家立刻都會認為這新曲毫無新意。

 

  按結構,《龍飛鳳舞》雖只有短短四段,卻屬步移景換的長畫卷形式,借用畫法而言,它亦是散點透視式的寫法,不同於西洋音樂的那些AABAABA之類的「焦點透視式」曲式。

 

  樂曲用的是七聲音階,一開始的引子卻已像是使用「忘工」之法,那旋律更像是「士,尺,尺工尺上尺工尺上尺工尺上尺」。

 

段段合尾 段內同頭

  仍從結構着眼,會見到作為樂曲的主體的四個自然段落,每段都有四句,各段中四句的落音都依次是「五」、「尺」、「士」、「上」,這樣的「段段合尾」,甚是奇特,又未免有點公式化,欠變化。但既然止此一曲,又何妨呢!其實《龍飛鳳舞》之「段段合尾」還包括這情況:每段第三句末的三個音,都是「上乙士」,每段第四句末的三個音,都是「上士上」!

 

  說來,不管引子還是尾聲,都終止在「羽」音上,感覺上這樂曲當是羽調式色彩的。但主體中的四個段落,其最後的第四句的落音都選擇落在「宮」音上,看來是刻意讓它不回到主音「羽」音,因為當使之停在「宮」音上,能使樂意有較強的前驅力,換句話說是有較強的動感。

 

  除了「段段合尾」,《龍飛鳳舞》在結構上還有另一特色,那就是「段內同頭」。「同頭」即是兩個樂句有相同的起始音群。比如第一段,首兩句都以「士五五……」開始,第三及第四句都以「士尺尺……」開始。往後,第二段四句都以「上上上上……」開始,第三段四句都以「士工工……」開始,第四段四句都以「士士乙上……」開始。

 

  這「段內同頭」,絕對是步移景換,首段的兩回「同頭」,第一回是八度大跳,第二回音程收斂了,換為四度大跳。第二段的「同頭」形式,是同音反覆;第三段的「同頭」形式,是五度大跳;第四段的「同頭」形式又變了,變為順滑地向上級進。這種形式上的步移景換,不斷變化,彷彿是上行的旋律形態的博覽,相信聆聽者的感覺會是新鮮感不斷,而且這新鮮感會蓋過由於「段段合尾」而生的公式化感受。此外,從節奏型來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第二段和第四段也是一樣的,是這首曲子結構上的一個「不動點」,只是,節奏型上的「不動」與少變,一般在聆賞時較難察覺,何況全部只有四段,這「不動」與少變並不會帶來沉悶無變化之感。

 

步移景換 卻始終奮發

  話說回來,這些「同頭」處的音型,不管是八度大跳、四度大跳、同音反覆、五度大跳還是順滑向上級進,它們的音階走向全都是向上跳或向上走的,於是都表現成奮力向上的樂意。也難怪,人們會把它奏成喜慶音樂,甚而逢農曆新年前後,某些超市都拿來播放。

 

  《龍飛鳳舞》中的「同頭」效果,與「連珠」相當。而在這歡樂的樂章中,倒也有一兩處見到使用「頂真」與「回文」。再次印證「連珠」、「頂真」與「回文」幾乎是粵樂創作必用的幾度板斧。

 

  依據原譜,《龍飛鳳舞》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是出乎意料的窄,卻也因此老少婦孺俱宜,不管是唱還是以樂器奏,可謂全無難度。

 

  用這樣窄的音域而能寫出如此神采飛揚的喜慶音樂,真是神來之筆。可惜筆者對作此曲的朱兆良知之不多,無法對他多作介紹。但由此也不免感慨,現今的粵樂創作,不是交響化便是技巧超難化,再難見到像《龍飛鳳舞》這種可以讓誰人也可歌之奏之的大易之樂!

 

 

                                                                                                                 

按:本文原刊於2015年四月號(第一五六期)《戲曲之旅》

 











 

 

阅读(139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