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681062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7-15 12:09:50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一水隔天涯》地位不凡」。

 

 

  如果問,許冠傑是在哪部電影中,第一次以粵語唱歌?相信不少人都以為是《鬼馬雙星》,但實際上那已是「第二次」。正確的答案是國語片《綽頭狀元》,它是1974713日上午夜場,同月的18日正式公映。

 

  許冠傑在這片中唱了一串雞尾歌,打頭的乃是《一水隔天涯》的惡搞版。當時電影觀眾對這場戲反應不錯,由此啟發許冠文要在其剛開鏡的《鬼馬雙星》(開鏡日期是同年78日)內加插粵語歌曲,並命弟弟許冠傑開工寫歌。

 

  所以,雖然其後人們已幾乎淡忘這首《一水隔天涯》惡搞版,但在粵語歌史中,它還是挺重要的。沒有它,可能就沒有《鬼馬雙星》與《雙星情歌》。

 

  《一水隔天涯》惡搞版還有別的意義。比如現在人們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七十年代初,凡許冠傑唱的粵語歌必然是熱門流行的。實際上許冠傑最初唱的兩首粵語歌:《鐵塔凌雲》(初名《就此模樣》)和《一水隔天涯》惡搞版,都不怎麼流行。真要到1974年九、十月間面世的《鬼馬雙星》和《雙星情歌》,才大紅起來。歷史不容一廂情願,四十年前以至更早的本地樂壇往事,尤應該儘速弄個真確清晰。

 

  《一水隔天涯》惡搞版由黃霑填詞的:「妹愛哥情重,呢句話係發噏風!冇銀點情重,唔通成世褲穿窿,只是一水隔天涯,皆因水冇就捱窮……」黃霑的流行曲論文,曾批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粵語流行曲「水準之粗糙低俗,實在已是在社會標準之下」,可是看這《一水隔天涯》惡搞版,實在也難脫低俗得在社會標準之下之嫌,可能因為唱的是許冠傑,大家又覺得可以接受。

 

  一般而言,歌曲流行,才會被惡搞,像披頭四名曲被惡搞成《行快啲啦》、《分飛燕》被惡搞成《新區自嘆》,就是很好的例證。這便足以說明,面世於1966年初的電影歌曲《一水隔天涯》,是何等的流行,流傳深廣。筆者還曾在舊時的《明報》上得知,1974年三月上旬(無綫的《啼笑因緣》都未啟播),陳美齡初次到東南亞地區演唱,除了英文歌和日文歌,她也應彼邦觀眾的要求,唱了一首粵語流行曲,而這流行曲不是別的,正是《一水隔天涯》。由此又可知經過七、八年的傳揚,《一水隔天涯》在東南亞地區都亦很知名。

 

  其後,鄧麗君、梅艷芳等巨星都灌唱過《一水隔天涯》,更彰顯這首歌曲的地位之不凡。

 

  現今有一派人常常認為具現代意義的粵語流行曲,始於許冠傑於1972年四月首唱的《鐵塔凌雲》。筆者很不認同這種說法,至少,面世於1966年初的《一水隔天涯》,或更早的,面世於1962年年中的商台廣播劇歌曲《勁草嬌花》,都已經具有現代意義。當然,要說清這個事情,得要好好為「現代意義的粵語流行曲」作個得到廣泛認許的定義。但本文並不準備給出這定義。

 

  說到《一水隔天涯》,有一點值得一提,它乃是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創作出來的!那是作曲的于粦前輩親口說的。而實際上在曲詞中也見到端倪。比如兩個A段,開始處的字詞擺位與音調都有微小差異,首次A段是「妹~愛」,配的音是mi so do;第二次唱A段卻是「綣戀~」配的音是mi so mi。而在歌曲結束的時候,「不知相會在何時」重句時唱的是大大不一樣的旋律,這些特點都意味着是由於先詞後曲而產生的。

 

 

 

阅读(117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