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許冠傑時代的粵語歌歷史,以前覺得像是摭拾及重拼曾經遭扔到街去的二千塊拼圖,而今卻更覺像是老成語所說的瞎子摸象。這陣子,從舊報紙上找到不少有用的資料,得以確定很多五十年代七十八轉唱片的準確的出版日期,由此而理清許多早期粵語歌歷史的頭緒,但謎團永遠有,而且有些本不是謎,卻是當局者迷,像瞎子摸象摸着象腿,便認為大象像柱子。
這幾天,忽然再次知道白英原來就是鄧白英,也不得不嘆句當局者迷。以前明明對此曾略有所知,卻置若罔聞。直至現在弄清楚好些唱片的出版日期,才忽然發覺白英=鄧白英實在是太奇異了!可嘆迷者自迷,不醒的話也沒有誰來弄醒,唉!
手頭積壓若干鄧白英的資料,但求立刻速寫寫下,以免擱在腦海當眼處,無法好好做其他事。
想起1980年代初的時候,便在《歌聲與歌》(盧國沾太太搞的刊物)雜誌讀過一篇文章,文章作者以滿帶獵奇的筆調談到國語歌星靜婷的第一張唱片唱的其實是粵語歌。我一直以為這作者舉的是孤例,原來不是,本文的主角鄧白英,便是另一同類例子。這兩位國語歌星,最先都是灌粵語唱片,而且都是和聲唱片公司的出品,但鄧白英灌時只用白英這個名字,去掉姓氏,靜婷相反,灌粵語唱片時反而用全名,包含「席」這個姓氏。
現在在網上處處都見到鄧白英的一段資料:「早在1948年已於港九各大夜總會獻唱粵語及國語歌曲。」不知是何所根據。我只是沒法想像,在1952年之前,連一首「粵語時代曲」都未面世,她在夜總會獻唱的會是哪些粵語歌曲呢?是當時的電影歌曲嗎?如果鄧白英健在又有緣一見的話,真渴望能請她解答。當然更想知道的是和聲唱片公司是怎樣發掘和說服她灌錄「粵語時代曲」的。
在黃奇智前輩的大作《時代曲的流光歲月》裡,說到1952年底,百代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後,發掘及招攬了兩位新人──方靜音和鄧白英。黃奇智這樣介紹鄧白英:「原為粵語歌星,以白英的藝名出版過《漁歌晚唱》(書中誤為《漁舟唱晚》)、《檀島相思曲》等多首水平頗高的粵語歌曲。五十年代初,她亦兼唱國語歌曲,灌錄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及《未識綺羅香》兩首名曲,聲名大噪,隨即轉為國語歌星……」(見書中88、89頁)這裡感到黃奇智以為白英灌了粵語歌頗有些年,才為百代招攬。但其實不大符合真相。不過,對白英所唱的粵語歌,黃奇智的評價很不錯哦!但願不是「客氣」。
從中央圖書館的有限的五十年代舊報紙裡,可以確定,和聲唱片公司在其第三十六期唱片,推出史上首批「粵語時代曲」(屬七十八轉唱片),上市日期是1952年8月26日。這批「粵語時代曲」唱片共四張八首歌,白英佔了三首:《漁歌晚唱》、《銷魂曲》、《望郎歸》。和聲第二批「粵語時代曲」隨第三十七期唱片推出,上市日期為1953年3月16日。這次也是四張八首,白英佔三首:《香島美人》、《月下歌聲》、《真善美》。值得注意的是,白英這六首粵語歌,除了《漁歌晚唱》是舊曲新詞,其餘五首都是全新創作的。這一點筆者以前也沒有留意到!
現在問題是,黃奇智所說的「灌錄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及《未識綺羅香》兩首名曲,聲名大噪」,是甚麼時候的事?
刊在1952年4月12日《工商日報》的電影廣告,可留意到其中有謂「由新華歌詠隊十二位 小 姐 ,梁樂音教授領導,登台歌唱《月兒彎彎照九州》。」
百代唱片公司第六十五及六十七期的唱片上市廣告
很遺憾,在中央圖書館的舊報紙裡,只找到百代唱片公司第六十五及六十七期唱片的廣告,卻見不到第六十六期的。第六十五期的上市日期是1952年7月17日;第六十七期的上市日期是1953年2月7日。在第六十七期的廣告上,可見到鄧白英灌了兩首歌曲《幸福花兒開》、《好景不常留》。因而我猜測,鄧白英灌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及《未識綺羅香》,會是屬於百代唱片公司的第六十六期唱片,至於這期唱片的上市日子估計是1952年10至12月吧。由此也可以判斷:鄧白英初錄粵語歌與初錄國語歌,肯定是同一年內的事(按:和聲第三十五期唱片上市日期是1952年1月15日),而不是黃奇智以為的「灌了粵語歌頗有些年,才為百代招攬」。
由此不禁遐想,《月兒彎彎照九州》使鄧白英名氣大增後,會不會使人們也留意起她的粵語時代曲唱片呢?抑或粵語時代曲由於初生,毫無地位,鄧白英那些從國語歌得來的人氣絕不會惠及同是她唱的粵語歌。
相關文章:速寫(鄧)白英(下)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3146159.html
阅读(247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