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3-09 10:10:41
荷里活電影《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當年在香港首次上映前,原來曾公開徵求中文譯名。此片有些地方的中譯名字是「七對佳偶」,而對比起該次徵求活動得到第一名的「脂粉七雄」,卻是欠了點文采與氣勢──當然,只看「脂粉七雄」四個字筆者第一想法是西部牛仔片,誰知卻是一部歌舞片來的。
下面是該次徵求中文電影名字活動的揭曉廣告,複印自《工商日報》1954年12月11日第七頁。
第二名「七虎刧娥眉」的「刧」字相信更易誤導觀眾。倒是第三名「七虎乘龍爭彩鳳」訊息清楚,估計片商會嫌字數較多。
片商選中「脂粉七雄」,是完全反映了那個年代的香港中文的高水平,抱歉這裡我又想起鄭國江說:「以前若用書面語寫歌詞,一般市民未必明白的,但八十年代教育水準提高,就可以接受書面語詞……」可是看看五十年代,連西片譯名都是文縐縐的,而這「脂粉七雄」還要是「一般市民」通過應徵的途徑命名的。要是今天,筆者相信執事者只會改一個硬要「食字」的庸俗片名而已!
從廣告可知,得了第一名的林先生,獎金是三百元,筆者相信等價於今天的三千港元有多,都不算少了。此外,還可以看到廣告裡把得獎者的地址都寫得很詳細,看來那時尚未有甚麼「私隱」觀念,又或者尚是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善良世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