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5725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1-12-27 08:41:35

 
  看內地的嚴肅音樂刊物《中國音樂》季刊2011年第三期,有數篇文章談論二胡大師閔惠芬的藝術成就。其中一致讚譽和肯定的是閔惠芬走「聲腔化」的道路,也就是以二胡演奏戲曲的著名唱腔,從中吸收國樂的精神與精華。此事讓筆者有不少浮想。比如說,至少廣東的老一輩音樂家如呂文成、梁以忠、邵鐵鴻、何大傻等等,個個都是既玩音樂又唱粵曲的,聲腔化的精神與精華,早已融入他們的血液裡!如此說來,閔惠芬的「聲腔化」道路,實在走遲了很多!至少遲了三、四十年。
 
  據那些文章說,閔惠芬在1972年(又有一說是1975年)拜著名京胡演奏家李慕良為師,花了四個多月學習京劇唱腔,並由此深切地感觸到:「真正接觸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民族深層次音樂文化的聲律、節奏神韻和藝術精神……」但閔惠芬畢竟還沒有公開唱過京曲或錄唱一兩段京曲,對比起來,呂文成、梁以忠等人卻有粵樂唱片又有粵曲唱片,又是誰浸潤在聲腔化藝術裡的時間更長更深呢?
 
  我的另一浮想是,近年華語流行曲盛行「中國風」,我倒希望由盛行「中國風」而變為盛行「戲曲風」,那將會讓更多國人「真正接觸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民族深層次音樂文化的聲律、節奏神韻和藝術精神……」也使華語流行曲更有中國風味吧!說至此我立刻想起約一年前龔琳娜演唱的《忐忑》,就滿帶戲曲風味,還「有幸」獲網友捧為「神曲」!奈何獨木不成林,「戲曲」而尚未成「風」。

 

  不說內地,過去香港和台灣都有不少「戲曲風」。比如說《郊道》,就是據京劇《楊門女將》之《探谷》一段改編的。台灣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曲,也極富戲曲風味。早年的香港粵語歌,有戲曲風味的還不少,這從《紅燭淚》、《分飛燕》等歌曲在很多八十後九十後眼中,只視為「粵曲」,便知其戲曲風味之濃了。

 

  說來,縱然很多人都知道,接觸中國戲曲才能「真正接觸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民族深層次音樂文化的聲律、節奏神韻和藝術精神……」,但近一、二十年,尤其在香港,流行音樂界裡無論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有意無意地要「去戲曲化」!

 

  這裡還可以說說香港粵語流行曲界的另一個現象。1970年代以前,粵語流行曲的「生產者」多是來自粵劇粵曲界的,但1970年代中期以後,那些「生產者」基本上就沒有來自粵劇粵曲界的一群,代之的都是喝歐西流行曲奶水長大的一群了。這是另一個環節上的「去戲曲化」!

 

  香港人為何要「去戲曲化」?大抵是嫌不時尚、不現代、不「進步」!但於文化層面上看,時尚、現代、「進步」都是被塑造出來的消費需求,端賴我們如何塑造而已!

 

  我信有一天,華語流行曲會掀起「戲曲風」。所謂: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阅读(15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