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479695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1-06-30 07:25:43

 
 
  本文發表於昨天的《信報》文化評論版,見報標題為「除了顧嘉煇,還有其他」。
 
  我們對上世紀七十年代電視歌曲潮流的記憶越來越模糊,比方提起無綫的電視歌,就會認定是顧嘉煇作曲的,甚至執着地認定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首用粵語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是《啼笑因緣》。早前,顧嘉煇拿了個成就獎,主辦者要表揚他創造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獨有風格云云。但其實這種風格是不是真的由顧嘉煇獨創的呢?筆者會更信服如下說法:是一眾作曲人包括許冠傑、黃霑、黎小田等等順應主流音樂口味的大勢所得的結果。
 
  今天我們只記得起顧嘉煇那些成功的作品。但當年他也寫過很多不受注意的作品。就說1960年代後期,他曾應邀為若干粵語片寫歌,如《多少柔情多少淚》、《紅燈綠燈》等片的主題曲插曲,後者的主唱者更有羅文。可惜,這些要想予人高檔感覺的粵語片裡的國語歌,全不為人留意。顧嘉煇為無綫寫的第一首電視歌:《星河》(1972),也是國語的,由詹小屏主唱,並不大流行。1973年三月,顧嘉煇為無綫寫了第一首用粵語唱的電視劇主題曲:《煙雨濛濛》,蘇翁填詞、鄭少秋主唱的,依然不大流行。要到翌年,顧嘉煇寫到第三首電視歌《啼笑因緣》,才終於矚目起來。
 
  《星河》、《煙雨濛濛》、《啼笑因緣》都是顧嘉煇寫的曲,為何只有《啼笑因緣》大受歡迎?其實那段日子,土味的歌曲往往更受歡迎,君不見1973年的《分飛燕》是如何的大熱,當時要是有所謂全年最受歡迎歌曲獎,得獎的必是此曲無疑。《煙雨濛濛》旋律洋化,還要轉調,不受注意是正常得很的。《星河》以國語唱出,更見外了。

 

  據《煙雨濛濛》的編導梁天憶述,是他想加插主題曲的,但上司說加可以加,「筆值」自理。也許這樣,唱片公司推出這歌的唱片時,竟不交代是電視劇歌曲。筆者相信,粵語電視歌發展的最初幾年,「『筆值』自理」的情況應不鮮見,因而找誰作曲有不少時候是唱片公司「話事」的。

 

  職是之故,當年顧嘉煇亦有不由自主的時候,像《楊乃武與小白菜》(1974)、《巫山盟》(1975)兩劇的主題曲,現在聽來,如聽粵曲,據知是娛樂唱片公司老闆劉東的強烈建議:必須先寫詞,顧嘉煇就只好據詞譜寫出這種調調兒來。我想,創造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獨有風格大抵不會是指這類作品,但認真想想,它們的本土特色是很強的呀!只是不會為自認為是城市人、現代人、時尚青年的一群認同罷了,這些共同體裡那容得下有粵曲味的流行曲呢!

 

  從19743月《啼笑因緣》到佳視於19788月倒閉,這四年間的電視歌旋律創作乃是群雄並起的時期。值得我們仔細回憶與回味。

 

  別台的且不說,單說無綫,這個時期便有頗多的電視劇歌曲並非顧嘉煇寫的。比如這一批:《梁天來》(江南曲)、《紫釵恨》(文采曲)、《逼上梁山》(于粦曲)、《楊貴妃》(王粵生曲)、《江山美人》(關聖佑曲)、《神鳳》(黃權曲),可以代表一時的電視歌風尚。尤應注意的是這六首歌曲,前四首都有先詞後曲成份,說明粵語歌先詞後曲這種創作模式在1970年代尚未完全被埋沒,慣於此道的粵曲派音樂人仍有機會發揮。再說,上列六位作曲人,除了黃權,其他幾位當時替無綫寫的電視歌都頗有一些。

 

  細細留意一下像《紫釵恨》、《逼上梁山》、《江山美人》這些電視歌,與之相關的劇集都是古裝劇集,也並非長劇,此所以像江南、文采、王粵生等有深厚粵曲背景的音樂人竟能跟顧嘉煇分一杯羹,其中也可能是唱片公司覺得他們寫會勝於顧嘉煇。但1977年開始,粵語歌從1973年的《分飛燕》及其後的《鬼馬雙星》等經過幾年的演變,主流口味大大傾向洋化(既西洋又東洋),像大AL那些粵曲小調風味的《新區自嘆》、《鐵馬縱橫》,已屬強弩之末。另一方面,無綫興起時裝特長劇集,從《家變》、《大亨》、《強人》、《奮鬥》到《天虹》,顧嘉煇的洋化音樂素養如魚得水,而且每一部劇都播足兩、三個月,觀眾也剛養成追劇的習慣,形成了逢此類劇集的主題曲必紅的勢頭,大大有利鞏固顧氏在無綫的作曲「霸主」地位。這個時候,無綫相信亦不容許「『筆值』自理」了。

 

  從1973年《煙雨濛濛》的不紅到1977的《家變》、《大亨》、《強人》、《奮鬥》等的逢主題曲必紅,顧嘉煇是碰碰撞撞的闖蕩了近四年,他的洋化一面的創作才因躬逢其盛而得成正果。以至此後無綫的古裝劇集的歌曲,亦不須多想,一一交由顧氏來寫。然而回顧起來,筆者亦頗懷念這一段電視歌創作群雄並起的時期,如《逼上梁山》、《江山美人》或《神鳳》等土味特色濃烈的非顧氏歌曲,應該得到「保育」。至於同期裡麗的和佳視的電視歌作品,值得談的是很多的,惜與本文題旨無關,只能割愛。

 

 

 

 
 
 
 
 
 
 
 
 
 
 
 
 
 
 
 
 
阅读(1811)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daisylhx2014-07-25 14:29:39

《紫釵恨》、《江山美人》都是当时无线的电视剧民间传奇里面的主题曲,顾嘉辉也有参与这个系列的作曲,我所知道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帝女花》,这两部的主题曲《楼台会》和《并蒂花》都经常用于粤剧粤曲作小曲运用,效果非常好,还有〈山伯临终〉近年都有运用。还有其他的古典民初题材的顾氏作品也比较多运用到粤曲粤剧中,比如说〈归帆〉、〈京华春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