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1-01-30 07:44:14
這一批寫詞人眼中的世界,是經過他自己主觀的過濾,有時候為求取得共鳴,會不惜嘩眾取寵。不過,諷刺歌曲的內容也不可以隨意發揮,好像近期一首粵語歌曲《新區自嘆》(大AL張武孝主唱),因為一句「警察拉人零舍慢」,而被官方非正式地杯葛。而林子祥(本地著名男歌手)(不知原文為何要加一句這樣的按語,既是「著名」,就不該再附此按語罷?)的《各師各法》亦遭禁播(此事筆者完全不知哩),所以作詞人也不能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寫詞。作詞人在寫諷刺歌時,一方面是反映現實,而另一方面也受到主觀思想、唱片公司和政府的影響。
三 愛情歌曲仍然稱霸
男歡女愛一直是流行歌曲的主題,因為寫愛情歌曲最容易獲得共鳴,也很討好。愛情歌曲近年有減少的趨勢(這個研究是以流行榜上的歌曲作研究樣本的,是以有這個說法,其實愛情歌曲從來都是流行音樂工業的生產重點,向來不會減少的),是由於其他類型的歌曲急劇增加,把愛情歌受歡迎的百分率減低(但愛情歌實際數字還是有增加的)。七八年第二類受歡迎武俠歌,很多便混雜了男女愛情友誼等內容。
此外,愛情歌受歡迎程度下降,是由於早期的中文歌曲水準甚低。如黃奇智在《時代曲綜論》中批評說:「三數年前有一種尖叫狂嚎,扯髮搥胸的台灣怨婦哭街式時代曲極為流行。那時候有人認為這些歌曲非常嘔心,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歌非常『新』,而且有『突破性』……」但這類歌曲格調日久不變。至有其他較為新鮮的題材出現時,愛情歌便不再這麼受人擁戴了。(黃奇智指的那些怨婦哭街式時代曲,當是七十年代初期台灣的一類歌曲。七四年粵語歌在香港振興後,這種「怨婦哭街式」歌曲早成絕響,而這篇論文卻要拿來跟七十年代後期的粵語情歌相提並論,是此文的另一大不恰當。事實上,七十年代中期的《啼笑因緣》、《雙星情歌》、《田園春夢》都不知多受歡迎,七十年代後期的《願君心記取》、《茫茫路》、《陌上歸人》、《眼淚為你流》也是很受歡迎的情歌,愛情歌曲的受歡迎程度何曾下降過呢!大抵,「其他類型的歌曲急劇增加」確是真的,且流行起來的亦不少,那段日子真是一個題材多元的歲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