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123480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10-15 07:25:38

 
  《中國音樂》季刊,每期都厚逾250頁,真是豐盛的精神糧食。只是筆者偏吃,合口味的文章往往三五篇而已。如最近收到的2010年第2期,較有興趣的亦三篇而已。
 
  雜誌打頭陣的文章是唐樸林先生的《「樂改」何從?》,從一個較新的角度去說傳統中國音樂被視為落後的老問題,讀到其中一段:琵琶採用西方「十二平均律」首倡者(大約)是古琴、琵琶演奏家王露(1877-1921年),其後則有楊蔭瀏、劉天華、程午嘉、楊大鈞、君僅等人,大多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右都在琵琶上追隨西方音理依其「十二平均律」改制琵琶相品。(至今仍有人以改琵琶為「十二平均律」而名噪民樂界)。當然,也有仍堅持使用「四相十二品」琵琶的,如白鳳岩、李松庭等,(大約)到了1962年,由於大環境的緣故,使其不得不棄「舊」圖「新」了。是的,我們眼裡只有「進步」,卻完全對原來傳統樂器形制的優點特點一無所知,但依然興奮地親手「槍斃」傳統,沾沾自喜!
 
  總覺得,應該讓傳統形制的四相十二(三)品琵琶復活過來,讓傳統韻味經它得以再現。

 

  另一篇標題極長的文章:「勿讓已走國門的鋼琴精品在國內失傳──學習齊爾品成對演奏『南北牧童』的成功經驗」(頁128),讀了才驚覺原來自己一直都不知,原來鋼琴曲《牧童短笛》是無獨有偶,當年還有一首與之齊名的《牧童之樂》的鋼琴曲,且是雙雙獲齊爾品帶到歐洲、日本等國成對出版、成對評介並傾情地成對演奏。可是這幾十年來,筆者聽的中國鋼琴曲的唱片不少,一直只聽過《牧童短笛》,無緣一聽《牧童之樂》。為何落單了?

 

  該文裡甚刺激筆者雙眼的是這幾句:「令人費解的是:在國內,《牧童短笛》雖然時有演奏,但近年重技輕藝、貪大求難之風日盛,除在鋼琴業餘考級(六段)的考場上尚能聽到《牧童短笛》的琴聲外,也已淡出專業考試和獨奏音樂會曲目了。」

 

  其實也正是「重技輕藝、貪大求難」,致使而今中國嚴肅音樂創作都沒幾首大眾喜聞樂奏的作品。幾時再回到「大樂必易」的境地?

 

  還有一篇「音樂劇戲劇性歌曲寫作」(頁61),文章肯定了以前《洪湖赤衛隊》、《江姐》裡的「大歌」的成功,而對當代的作品批評得很嚴厲,君試看:國內音樂劇低水平的詞作家不少,對劇本、歌詞要求不高的作曲家不少。兩個不少加到一起,就成為製造劣質音樂劇歌曲的最大源泉。這些創作者低估了劇詩在音樂戲劇中的基礎作用,不知道歌詞經不起推敲,內容不真實,情感表達的可信度低,音樂再完美,旋律再動聽也是沒有用處的:甚至適得其反。國內近年來大投資、大場面、大製作的兩部音樂劇《金沙》和《蝶》就是兩個歌曲詞作失敗的例子。這兩部音樂劇由關山作詞,三寶作曲,大歌不少,音樂高潮不斷,但缺乏戲劇情感依據,音樂高潮讓人莫名其妙。

 

  如此直指作品的「失敗」,真是國內音樂雜誌罕見的。《金沙》和《蝶》無緣看,也好像沒有甚麼相關的影音產品讓觀眾通過唱片或影碟欣賞。

 

  筆者相信,近十多廿年來內地的嚴肅音樂推廣乏術,一般樂迷根本難以接觸較新的作品,這也是非常失敗的。比方說歌劇,筆者還是在聽四、五十年前的《洪湖赤衛隊》、《江姐》及《竇娥冤》等。

 

 

 

 

 

 
 
 
 
 
 
 
 
 
 
 
 
 
 
 
 
 
 
 
 
阅读(161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