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8192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09-04 07:12:19

左起:王粵生、梁漁舫、馮華
 
 
  本文在上個月發表於《戲曲品味》月刊2010年八月號第一一七期裡的「誰弄管弦」專欄,見刊時的標題是「梁漁舫粵曲流行曲兩相宜」。現在貼在這裡的版本,開始兩段是再改寫過的,跟在雜誌上發表的不同。記得在《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的後記,特別提到梁漁舫,事實上,目前能找到有關他的作品,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卻都是不可忽視的呢。
 
 
 
  香港現在的流行樂壇,對原創二字念念不忘,這影響到我們回顧過去的粵語流行曲發展歷史時,偏愛以「原創」去衡量事情。有時候,這是未必適當的,但何妨戴着這個「有色眼鏡」出發,去看看早期的粵語流行曲世界裡的「原創」風光。

 

  說原創,早期的粵語原創歌曲,多是為電影而寫的,為灌唱片而寫的數量上相對較少。據筆者觀察所得,特別為灌唱片而寫的粵語原創歌曲,屬五十年代的卻又比六十年代的多。創作人方面,五十年代的主力寫手有王粵生、胡文森、梁漁舫、林兆鎏、盧家熾等等。這篇文字,會集中談談梁漁舫的作品。

 

  梁漁舫是一位很值得介紹的音樂人,奈何有關他的生平資料,非常缺乏。比方說,筆者試在網上尋找,幾乎一無所得,我們對於音樂老前輩的資料也太不重視了。而今唯一知道的是梁漁舫曾受業於何大傻於一九三七年創辦的「復興音樂學院」,而在《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粵劇粵曲歌壇二十至八十年代》一書裡,則謂他綽號「德叔」,著名樂師及唱家,薛覺先的「私伙作曲人」,薛氏的名曲中的小曲多出自其手。該《指南》還錄有梁漁舫早年灌唱過粵曲唱片的資料,有十五張之多,與他合唱的伶人有半日安、黎寶銘、譚伯葉、廖夢覺、新馬師曾等等。但唱片出版的時間僅限於一九三五及三六年,不知道為何這兩年之後再不見他有灌唱粵曲唱片的紀錄。

 

  的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梁漁舫儼然是薛覺先的「私伙作曲人」,薛覺先的名曲《嫣然一笑》裡的小曲《寒關月》、《苧蘿訪艷》裡的小曲《倦尋芳》,俱是由梁漁舫負責製譜(據曲詞譜上曲調)的,而最著名的當數為電影《胡不歸》譜寫的同名小曲:「胡不歸,胡不歸,杜鵑啼,聲聲泣血桃花底……」(按:曲詞是馮志芬寫的),這小曲的原唱者也是薛覺先!記得八十年代的懷舊電影《胭脂扣》,片中張國榮也有唱這首《胡不歸》小曲。敢說單從《胡不歸》小曲,已足證梁漁舫的旋律創作天份是十分高的。

 

  到了五十年代粵語時代曲初次出現的時候,梁漁舫頗能追上潮流,寫了一批粵語流行曲(或稱「跳舞粵曲」)作品。據筆者努力尋覓,共得梁氏這時期的作品六首,雖知並非全豹,卻能窺見梁氏創作的豐富多樣,尤其意外的是六首作品都是兼寫曲詞的,分別是《惜分釵》(鄧慧珍唱)、《舊燕重臨》(薇音唱)、《冷月照寒襟》(崔妙芝唱)、《光明何處》(露敏、小何非凡合唱)、《睇到化》(薇音、小何非凡合唱)、《救世曲》(電影《女俠白蓮花》插曲,羅艷卿唱)。這裡為電影寫的一首,為灌唱片寫的五首。六首作品,最早面世的應是《救世曲》,因為《女俠白蓮花》首次公映日期是1952118,那時可能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都尚未面世,而這也可能是粵語武俠片歌曲的「鼻祖」。難得的是,六首作品的體裁面貌都頗不相同,各有鮮明特色。

 

  以歌詞題材來說,《救世曲》寫的是俠女除暴安良、仗義濟世的襟懷;《睇到化》寫的是及時行樂,以求忘掉情場煩惱的心態;《冷月照寒襟》寫亂世裡女子被迫賣笑以求生存的無奈;《惜分釵》寫女子為避戰禍遁入空門,奈何六根卻沒法清靜;《光明何處》明寫情侶兩情相悅情話綿綿,但隱然透露因父母不容而企圖殉情的意向;《舊燕重臨》寫一女子心儀的情郎久別重來,期待此夜盡歡,同諧美夢。不管是當年還是今天,這六首歌詞俱是六種很不一般的取材。

 

  這裡不妨引引《舊燕重臨》的歌詞:「涼夜沉沉,月老將路引,情未老,色更艷,迎舊燕復來臨。我郎像那天旱的霓雲,鮮花一朵盼雨露淋。無限柔情,願博君護蔭,同命鳥相振翼,情浪裡共浮沉。我如玉女,君你比牛郎,今世今生痴心相印。愛君嘅態度,更愛君性慧敏,猶瀟灑兼風韻,得君愛真有幸。今宵喜歡欣,把芳心送給君,唉我像愛火燒心,酒美妙兩家飲。郎量如鯨,勿畏酒烈猛,情共愛酒裡混,忙遞送有情人,放杯盡醉,應舉杯共飲,美夢同諧越振奮。」我們應可想像到,接下去情節就會是徐小鳳《漫天風雨》歌詞裡的那句:「就讓這一晚溫馨……」五十年代的詞作已經像八十年代初的作品那般有情有慾,真是何等前衛,難得的是寫得這樣含蓄,誰說五十年代的粵語歌粗鄙?

 

  另一首《惜分釵》,原是詞牌名字,屬舊題新作,就像唐代詩人以漢樂府舊題寫新篇章。梁氏這首《惜分釵》,優雅之處不下於唐滌生的詞作。且抄錄其曲詞跟讀者分享:「別秦淮,缷金釵,颼颼珠淚幾縈懷。金腰帶,無處賣,一身是債,半世修齋,飄飄花落佛門埋。無了賴,一樣有工愁態,又一樣長跪蒲團深深一拜。昨日把離愁賣,今日把離愁賣,惱煞紅魚不肯買。更惱煞秦州兵敗,問幾個寒蟲能了解?窗外也聲聲怨艾,牆外也聲聲怨艾。

 

  從音樂旋律的方面看,《舊燕重臨》和《睇到化》是標準的流行曲曲式,應是先曲後詞的。《冷月照寒襟》是一段體的歌調,旋律結構精巧,看來也是先曲後詞的,亦可算是流行曲模式的創作。《光明何處》相信是先寫詞後譜曲的,但感覺上梁漁舫是想寫成流行曲風格的,縱然為詞的聲調所限,沒能寫成標準的流行曲曲式。其餘兩首《救世曲》和《惜分釵》,則明顯是先寫詞後譜曲的,但《救世曲》為表現快意恩仇的俠氣,以一字唱一音至兩音為主,旋律的形態、風味與常有一字連唱四個音的拖腔的《惜分釵》很不同。說來,《惜分釵》的旋律,優美處跟《紅燭淚》不遑多讓,可能限於首唱者鄧慧珍的名氣,以致知者不多,殊為可惜。由此可知,梁漁舫不但能寫傳統粵曲粵樂風味的曲調,寫流行曲模式的旋律亦是有心有力的。期待以後能多發掘出些這個時期的梁氏作品。

 

 

 

 

 

 

 

 
 
 
 
 
 
 
 
 
 
 
 
 
 
 
 
 
阅读(2235) | 评论(8)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0-09-14 00:18:03

看歌名都有想听的意向

chinaunix网友2010-09-14 00:18:03

看歌名都有想听的意向

chinaunix网友2010-09-14 00:18:03

看歌名都有想听的意向

chinaunix网友2010-09-14 00:18:03

看歌名都有想听的意向

chinaunix网友2010-09-14 00:18:03

看歌名都有想听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