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9531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0-07-01 06:44:01

詞貌

  關於早期粵語流行曲的歌詞面貌,我們的總體印象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支:一大類是剪紅刻翠、郎情妾意的;另一大類是詼諧鬼馬、語言通俗以至粗俗。本文所談的十三首粵語電影原創歌曲,可謂無一屬「詼諧鬼馬、語言通俗」那個類別的。而詞藻華美的辭章裡,也非全是郎情妾意的。《兒安眠》既描繪了母子之情,也隱含家國之思。《凱旋歌》如甲部第二節所言,乃是雄糾糾氣昂昂的戰歌,尤其特別的是演唱的卻是女性!由女子鼓勵出征的男子「不搗黃龍莫生還」,壯懷同樣激烈!《家和萬事興》是勵志歌,其實在早期的粵語流行曲裡,勵志歌是並不多的,難得周聰這一首取喻平易近人,一聽就懂所以,七十年代的香港學運,頗多學生拿來互勉。《女殺手》是頌揚珍姐邦的歌曲,自然也是非情歌,只嫌詞句拼湊痕跡明顯,頗損歌曲整體成績而已。

 

  十三首歌曲,佔了四首是非情歌,這比例可不小哩!

 

  再看其他九首情歌,無疑,以今天的眼光看,那些「花前月下」、「小橋流水」、「燕歸雁過」的意象,是陳套兼過時。但反過來說,是否我們疏遠大自然的時間太長了,幾十年來都在石屎森林裡打轉,連燕子和雁是甚麼模樣都幾乎不清楚了!而天上的月亮,很多人可以是一個月都見不了一回,如此境況,又怎會因對月而感懷。

 

  唐滌生在《銀塘吐艷》裡寫道:「荷花香,新月上,荷花愛著素衣裳。花香引得,情蝶浪,怎禁它芬芳吐艷滿銀塘。心如明月留天上,夜夜塘邊照擅郎……」說起唐滌生,筆者近期常有個疑問,當我們都說五、六十年代的好一大類粵語歌用詞剪紅刻翠,意象陳套,然而在粵劇界享有盛譽的唐滌生寫的又如何?該如何正確評價唐氏這些電影歌曲(粵語流行曲)曲詞,是唐氏出品,必屬佳作?還是粵語老歌,其詞必迂腐?以筆者自己來說,唐氏這《銀塘吐艷》,寫荷「花前」新「月下」,至少是把意境寫得很優美的,在當時相信也是深受很多觀眾欣賞的。

 

  以詞論詞,筆者覺得吳一嘯寫的《燕歸來》,模仿民間疊章的手法寫成一唱三嘆的短詞三段,一而再再而三對比燕歸郎不歸,使詞意段段遞進,是既簡潔又高明的。又由於詞的篇幅不長,譜成的曲亦完全能表現出一唱三嘆的意緒,因而這首《燕歸來》後來成為名曲,吳的功勞亦不小!筆者亦相信,在1940年代,香港城市的建築普遍只有數層,還可以常常在市內某些幽靜處見到燕子築巢。因此,這《燕歸來》並不是閉門造車的。

 

  又如看看王粵生在《懷舊》裡寫的曲詞:「嬉戲於沙灘,日影已漸殘,淺水碧波染泳衫,一雙一對樂忘還……嫁與君雖淡飯兩餐,一生一世慰紅顏。」其中也使用了一些較現代的意象罷。

 

 

 

 

總結

  在本節,我們分從三個方面察看過那四十年間的十三首粵語電影原創歌曲的方方面面,而其中都基本能反映早期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好些特點。比方說,如果是詞曲俱是全新寫的話,1950年代初以前,往往是傾向先寫詞的,而1950年代初以後,則先詞後曲與先曲後詞是並行不悖的。

 

  其次,從總體數量看,當時的原創作品比起無數的舊曲新詞,雖是微不足道。但當我們「偏執」地只看這些數量稀少的原創作品,發覺其中成為經典的也不少。更重要的是,像胡文森、王粵生、盧家熾、龐秋華等來自粵劇粵曲界的音樂人才,當要創作電影歌曲或流行歌曲時,他們並沒有故步自封,而是敢於試驗敢於作中西結合,我們過去以為早期粵語流行曲毫無原創與創意的印象是大有問題。

 

  同樣地,我們對早期粵語流行曲的曲詞印象常常停留在「剪紅刻翠、詼諧鬼馬」這兩極。但是,僅憑本文這十三首電影歌,都發覺這個印象所概括不了的。何況四十年的早期粵語歌雖未至浩如煙海,也該有兩三千之數,相信當中還有不少是讓我們有意外驚喜。

 

餘緒

  在漫長的「粵語流行曲」孕育期,即從1930年代初至1952年之間,我們要是思索一下,這個時期可會有專為灌錄唱片而創作的「原創」粵語歌的呢?那麼我們發覺答案會是:「幾乎沒有」。真的,在這段漫長的孕育期裡,曾誕生的粵語歌曲,要是屬「原創」的話,那麼它要麼是專為電影而作,要麼是專某粵劇、粵曲作品而作,卻幾乎沒有是專為灌唱片的需要而作。

 

  以我自己的觀察所得,比較起來,在「粵語流行曲」孕育期裡,較廣為人知的「原創」粵語歌,是為電影而作的較多,為粵劇、粵曲作品而作的則較少(但這不等於說特為粵劇、粵曲而寫的粵語歌數量少)。因此,研究1930年代至1950年代初的粵語電影原創歌曲,原來是幾乎相當於研究「粵語流行曲」孕育期裡的原創作品了。

 

  明乎此,便知道本文談到1930年代和1940年代間五首廣泛流傳的粵語電影原創歌曲,很大程度刻劃了這段期間「粵語流行曲」發展概貌。

 

  1952年,「粵語流行曲」開始了它的「幼年期」。這時期,基本上以生產據舊曲填新詞的歌曲為主,而屬「原創」的作品主要還是來自電影歌曲至於專為灌唱片的需要而作的「粵語流行曲」,不是沒有,數量卻很小而能廣受傳揚的就更少,筆者能想起的例子僅有呂文成作曲、周聰填詞的《快樂伴侶》。此外,胡文森包辦詞曲的《秋月》,也不知算不算專為灌唱片的需要而作,但它肯定不是電影歌曲,而芳艷芬也曾表示《秋月》純屬「湊數」,以湊夠一張唱片的容量。8

 

  要是問為何專為灌唱片的需要而作的粵語歌當時是這樣稀少?一個容易想到的理由自是當時粵語流行曲地位低微,經營慘淡,舊曲新詞應會保險得多,甚至如緒論中說的,冒充一下「電影歌曲」,也是頗穩當的策略,而如果有貨真價實的電影歌曲能拿來出版,更是求之不得。

 

  因此,在「粵語流行曲」的「幼年期」,原創作品往往來自電影歌曲,唱片界是很少生產的!可見,在早期粵語流行曲裡,電影歌曲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它幾乎代表了當時的粵語歌曲的音樂創作面貌。

 

  可惜的是,電影歌曲的意義雖然對當時的粵語流行曲是這樣重要,但當時意識到的人並不多,而人氣強勁、當時得令的紅伶,很多都不肯灌唱這些「小曲」,在電影裡唱過就算。新馬師曾可說是突出例子,在很多電影裡,他都有份唱當中的插曲,然而當把電影中的歌曲灌成唱片,就不見他的份兒了。著名的例子如《兩傻遊地獄》,片中的著名插曲《飛哥跌落坑渠》是由他和鄧寄塵、鄭碧影、李寶瑩合唱的,但《飛哥跌落坑渠》的唱片版,新馬師曾並沒有唱,合作灌唱此曲的是君綿、鄧寄塵、李寶瑩。又如白雪仙,她在許多五十年代的電影都有唱插曲,不少還是原創的(例如前文提到王粵生替《佳人有約》所創作的插曲《載歌載舞》),但印象裡白雪仙向來都沒有把這些電影歌曲灌成唱片。舉目所見,願灌電影歌曲的著名紅伶,筆者數來數去只有芳艷芬、小燕飛二人而已。

 

  假如,當時能有多點紅伶去灌唱這類屬「小曲」性質的電影歌曲,相信「粵語流行曲」的聲勢會強得多,地位也可能高一點。

 

  最後,想指出一點,憑印象,1960年代的粵語片,片中的歌曲屬原創的應是比1950年代少得多,而本文談及的十三首粵語電影原創歌曲,亦湊巧反映了這一點:1950年代有五首,1960年代只有三首。箇中原因若深究起來,也許能發掘出很多我們忽略了的事情。

 

 

註釋:

1. 原文見《明報》副刊「魯金專欄」,見報日期:1991415日。

2. 文章網址是:

3. 《吳楚帆自傳》上冊33頁,香港偉青書店1956年版。

4. 余慕雲,《香港電影史話.第三卷:四十年代(1940~1949年)》,頁92

  次文化堂1997年版。

5. 比如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7月初版的《中國廣東音樂高胡名曲薈萃.余

  其偉編注演示版》裡,頁68~69所載的《絲絲淚.三疊愁》曲譜,就標注了

  《三疊愁》的作曲者為陳冠卿。這是不對的。

6. 這兩句歌詞採用自沈殿霞主唱的《為食經》:「燒雞翼,我自細鍾意食,燒乳

  鴿,好過食筵席……」乃電影《餐搵餐食餐餐有》(1969123首映)

  的插曲。

7. 黃志華,《曲詞雙絕──胡文森作品研究》,頁43

8. 黃志華,《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頁47

 

 
 
 
 
 
 
 
 
 
 
 
 
 
 
 
 
 
 
 
阅读(183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