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的世紀版刊了一篇洛楓撰寫的大文「談情說愛──張國榮與林夕的生死愛慾」。洛楓是學者,也是哥哥的粉絲,有此一文自是毫不奇怪。不過,她的後記裡卻道:「這篇短文,是我展開『林夕研究』的一個開始,其後還會繼續討論『林夕與黃耀明』、『林夕與王菲』等議題,當然還有周耀輝、黃偉文等香港重要的『歌詞作者』(一如『導演作者auteur』),期求能藉此建立一套分析『流行歌詞』的方法。」有如此重量級的香港本土學者願意為香港流行歌詞做研究,建立其一家之言,真是香港歌詞人的喜訊。
上述的那篇「談情說愛──張國榮與林夕的生死愛慾」,這裡嘗試擷取若干片段,讓大家先睹為快。至於全文,各位還是到相關的網站找來讀吧。
……「流行歌詞」並非詩歌(儘管它可以有「詩」的特質),而是與音樂、歌者結合而成的「聲情」表達,我們聽張國榮低吟失戀、苦戀、自戀,甚至跟「死亡」唱和,其實背後深深蘊藏了林夕的情緒呼吸,也在聽他如何為哥哥建造只屬於他或他們二人共有的愛情言說!
……「歌詞」一旦被演唱出來,便不能單獨以文字的形態存在,而是變成多重的敘述聲音:第一層是填詞人自己的語調,第二層是歌曲故事中的角色,第三層是歌手的嗓音,最後是樂器、混音、和音等音樂元素。……當「扮演」至達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填詞人又對歌手瞭如指掌或同心共感,便能造就「人歌合一」的無為境界。
……《紅.張國榮》很能道盡這種「人歌合一」的意態……如此媚俗、華麗、驕縱、樂而不淫的歌詞風格,也只有張國榮才配得起、唱得起,林夕因哥哥而走入情色的異域,哥哥也因林夕而搖曳生姿……我們總在聽歌的時候想像歌詞的畫面,林夕的文字,無論打造於比喻、象徵或意象的排列或分裂,還是匠心於場景、人物與劇情的鋪排,附身在張國榮中低音的音頻裡,或投射於落拓不羈的身段上,都讓我們體驗甚麼叫做陰柔的男性特質……
由洛文想到,詩固無達詁,現代流行歌詞,實在也是任憑閱聽者各自以一己的方法去詮釋解碼。洛文強調「人歌合一」,但有時候又何妨抽離地看單一的部份,詞也好,曲也好,都可能已經有說不盡的佳處。
阅读(3900) | 评论(16)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