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7-05 07:15:31
事實上,就說當年與之分庭抗禮的蕭芳芳,雖然唱功其實同樣有限公司,但蕭芳芳的唱法實在是比較西化,在當時整個年青人文化都向歐美傾斜的形勢下,照理蕭芳芳的電影唱片是應該可以比陳寶珠的好銷。
可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依然是唱腔較土味,留存有點點粵曲腔口的陳寶珠節節領先。芳芳只能在個別的唱片上挫挫寶珠的威風,例如她的《郁親手就聽打》。
然而威風還威風,這些土味十足的歌,百代唱片公司多年來都不見重版,到現在陳寶珠復出演舞台劇《劍雪浮生》才來出版,動機不免讓人覺得帶點商業味。
坦白說,多年來,能在坊間買到陳寶珠的歌集,就只有風行的一張《陳寶珠之歌》,與陳寶珠的名氣委實不成比例。而今有了這套《陳寶珠.光影流聲》,這才像點樣兒。然而相類的選輯還應該多一點,那就更像樣了。
現在來聽《陳寶珠.光影流聲》,不管聽者是後生仔女還是一把年紀的人,都是在懷舊罷 ──但這「舊」很特別,它既親切又土氣。不知道愛懷這樣的「舊」的後生仔女會是哪些人?是因為《難兄難弟》的程寶珠而注意陳寶珠?
看《難兄難弟》,大家都會笑,聽《光影流聲》,也許閣下亦會偶爾失笑。寄調《The End of the World》的《長相思》可以唱得這樣淡如開水;寄調《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我的愛伴是戲迷》唱來亦像讀書。
至於歌詞,讓你莞爾的地方肯定更多,譬如寄調《Born Free》的《玉女神鎗》……然而那時的電影歌曲製作一切都屬於急就章,因為要先錄好歌曲才能拍有關的鏡頭,而鮮有哪一部電影是不趕的,所以為電影歌曲寫詞的也只有急急拼湊成篇。因此,還是看開一點吧!
其實,有時覺得陳寶珠的歌是很前衛的,像《紅衣少女》中的三連音節奏,連後來的《小李飛刀》也大抵相類而已。
最讓筆者感興趣的是,在這個時代,不少作品還很具實驗精神,敢於先寫歌詞後譜旋律,《女殺手》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後來,許冠傑亦繼承了這一傳統,《鐵塔凌雲》正是先詞後曲的,《天才與白痴》、《財神到》等估計亦有先詞後曲的成份。可是許冠傑之後,人們已不敢輕言先詞後曲這回事了。
說來,六十年代的粵語電影都常採用先詞後曲的方法來製作插曲,像經典的影片《如來神掌》系列的最後兩集《如來神掌再顯神威》、《如來神掌劈魔平九派》,三集的《六指琴魔》,都有不少以先詞後曲寫成的插曲。但《女殺手》明顯勝一籌之處是特別富於現代感,不易讓人想到它所用的先詞後曲手法其實是源自粵曲的。
陳寶珠的歌,印證的是粵語流行曲在青澀貧微的少年時代的種種幼稚和天真。但即使是人類自己,也常常很緬懷少年時代,縱然當時是多麼窮,所作的事多麼的幼稚天真,那回憶都覺得是珍貴的。
對於粵語流行曲的少年時代,我也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