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進《香港商報》工作,日常事務裡包括一項重整娛樂圈中人的照片資料的活兒。這種差事自然是沉悶得很的,但自問算是自己的強項,可是能力差勁之處卻是常常認不出照片裡的人是誰,有時甚至像汪明荃這樣著名的藝人都認不出,不時被娛記同事挖苦,只得苦笑。當然,認人是做娛樂圈採訪工作的基本功,這方面可得順帶訓練一下。
上工的最初一兩個月,基本上沒有外出採訪,後來跟別的版面的師兄師姊以及前輩混熟之後,才開始有機會悄悄跟他們去開開眼界,最清楚記得去的第一個記者招待會是為梅艷芳、林利、蔣慶隆和胡渭康四人而開的。
雖然記憶已很模糊,但相信在1982年年尾,跟小美的聯繫是較多的,那時她還提供了一些機會讓我試試為一些娛樂周刊寫唱片評介,不過我連刊在哪份周刊都不知,只是有一次事後小美把排版小樣給回我,才算是存了底。也是經小美的介紹,我開始在《搖擺雙周》寫樂評,也忘記了我為何決定用真姓名來在那裡發表文字。初開始的時候,小美替我這個專欄命名為「筆聞筆問」,但幾期之後便決定不用專欄名字了。
現在也實在記不起在《搖擺雙周》和《青年周報》的樂評專欄,哪一個更早開始,但知道後者的開始日期查考得到,是1983年3月10日,因為那是《青年周報》的創刊日期。不過,為《青年周報》寫樂評,卻並非小美介紹的,而是由文雋介紹的。另一事很清楚記得的是我曾約小美為《香港商報》寫了一篇特稿,那是有關梅艷芳參加日本東京音樂節的,時間是1983年3月尾。當主編高樑看了小美這篇稿子,竟是情不自禁的讚好!說罵得妙!
想來,八二年尾至八三年初,真是讓我多了許多機會接觸唱片界和演藝界的人士,比方說,八二年尾,獲推舉為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的主席,無疑也造就了不少這方面的機會。
阅读(2259) | 评论(7)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