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1-03 08:13:02
另一個當務之急是筆名問題,由於經常以「志華」的名字在「高樑信箱」出現,而今要寫專欄,不宜再用「志華」,應該要改一個筆名。當時愛讀辛棄疾的詞,他有兩句詞云:「長夜笛,莫吹裂」,鄧廣銘的笺註裡引了《太平廣記》裡李謨吹笛的故事。故事裡要顯示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李謨笛藝固不俗,但誰知更有強中手。於是筆者就想到要借李謨的名字一用,用以警惕自己這世上永遠都是一山還有一山高的。旋即又立刻想到要在「李謨」之下加上一個「如」字,這樣意思又添一、二重,因為,當年愛吹笛子,實在也常幻想自己能有李謨般的吹笛造詣;此外,「李謨如」拆開來諧音是「你莫言如」──「你不要說相似」,意謂根本就比不上。比不上誰?我指的是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樂評人周慕瑜。因為我預感有一天會有人拿我跟他相比,但我知自己永遠達不到他的水平,只能追近。
此外,為了多些渠道吸收樂壇資訊和學習現役樂評人的寫法,去買了一批音樂報刊來研究,其後選定了《唱片騎師週報》,因為既有兩個電台的流行榜資料,又有「周慕瑜之頁」、「樂田筆耕」等吸引我的內容,實在愛不釋手。於是,自1981年初開始,便每周不間斷地購閱《唱片騎師週報》。說來,早就知道周慕瑜在《成報》有個每天見報的專欄,可是當時家中不看《成報》,很少有緣拜讀他的樂評文字。誰知誤打誤撞,發現《唱片騎師週報》上也有他的大文,還主持「信箱」(現在的網友大抵難以想像無網天下的書信世界是怎個模樣的),自是不能錯過。
註:其實在《稼軒詞編年箋註》裡,那個「謨」字的「言」字部份是放在「莫」字的下方的,見下圖所示。又,「謨」字應讀如「無」,但一般人都讀成「暮」,也有誤讀作「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