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10-02 07:38:37
首先,如不計轉調,這《桂林山水》譜面上的主旋律是以純五聲音階構成的,而在曲式上,採用的是散點透視的結構,它不斷向前發展,很少再現之前的段落(較明顯的再現,如第三段和第六段開始的兩小節,跟第一小段的下句,亦即第七、八小節可算屬再現關係,但後來者亦俱已有所變化),這種結構,是中國古曲常見的,筆者想,樂曲的古意不少就是從這裡來。事實上,這種散點透視的結構,也真像是把一卷山水長幅展開着觀賞,畫面漸開,但覺步移景換,不斷見到新的境界。
如下面的手寫曲譜所示,筆者按自己的理解把這首古意《桂林山水》分成七段,它們長短不一。第一小段只用笛子和琵琶主奏,那空靈的樂音,很能渲染那種人在山明水秀中的恬適心境,簡直就是曲中有畫。第二小段承接了第一段的樂意,但更深遠些飽滿些。第三小段由洞簫主奏,像是看到另一處的動人風光,事實上這一小段的兩句半樂句,亦很奇崛,值得愛寫旋律的朋友細味。第四段又步移景換,小合奏奏出悠長的樂句,一句長十二小節,音域橫跨一個八度加五度,如此悠長的抒情樂句,彷彿是對大自然的神妙造化的深情讚嘆。五、六段轉到近關係調上去,情緒上則進入一種平和境界。最後的第七段,轉回原調,其情緒變得較熾烈,但卻非高歌起舞,還是屬於比較深情而不狂野的縱唱。
相比起來,輕音樂版的《桂林山水》,結構就現代得多,它完全可以視為屬於AABA的曲式,不過那B段乃是A段的一次變奏。這輕音樂版看來只集中表現「對大自然的神妙造化的深情讚嘆」,「曲中有畫」的感覺則不多。不過,曲式雖是比較現代,但樂句的開展卻也跟「古意版」異曲同工,那種蜿蜒曲折,在往復回還中總是有出奇不意的小變化,這是另一種「步移景換」,可以說,樂器玩奏者卻是最怕碰上這類樂句,因為很易在兜兜轉轉之中暈頭轉向,不知該接那一路小變化。
最後想交代一下,手頭藏有兩冊百利唱片公司的唱片目錄,一本編印於1962年12月,一本編印於1964年9月,但在兩本目錄裡都只能找到一張編號M-144的10吋黑膠唱片,標題就是《桂林山水》,演奏單位是「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同一唱片裡,除了《桂林山水》,還有《陝北組曲》、《翻身的日子》、《新春樂》、《舟山鑼鼓》、《大得勝》等五首樂曲。而今很難判斷這個版本是古意版還是輕音樂版,但假如另一個版本是1964年以後才推出的,則這M-144唱片裡的《桂林山水》當是古意版,因為《如來神掌》片集都用到它嘛。
這裡特別鳴謝替我把音樂從錄音帶轉成mp3及剪成片段的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