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7444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9-20 08:16:21

 
  收到一位中大學生的電郵,表示在做一個粵語流行曲與香港社會的研究,為此向筆者提出了四個問題:
 
1, 80年代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梅艷芳、張國榮、譚詠麟等人的唱片銷量動輒達十萬。反觀近年,銷量幾萬的唱片已是萬中無一。千禧年代的香港社會比80年代時更富庶,當年支持梅、張、譚的人理應已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繼續購買唱片,那為何唱片市場會變得一蹶不振?盜版、mp3的影響力真的如此之大?而唱片公司為何不設法開拓中年人市場?
 
2, 1989年的XX事件在香港引起極大迴響,而當時以此為題材的流行曲,為數郤十分少。你認為這是香港人政治冷感的表現嗎?還是以商業掛帥的香港社會,歌曲的市場價值才是大前提?而XX事件對香港樂壇有沒有影響呢?

 

3, 90年代情歌泛濫,鮮有歌曲再以勵志、親情為題材。這能否反映個人主義的興起 —— 沉醉在自我世界中,只談愛,其他的事都不重要?

 

4, 90年代後期,無限放大失戀傷痛的苦情歌之數目突然大大增加,是甚麼原因令到苦情歌大行其道?

 

 

 

  其實,自覺對新世紀的香港樂壇留意甚少,所以,這些問題大部份都恐怕沒法提供完善的答覆!所以筆者建議這位同學最好去問一下現役的唱片業人士,相信他們的答案會有用得多。而筆者忙裡偷空,只是簡略的作了如下的回答:

 

  先說第二條問題。香港有關(104).(106)的流行曲數量是不少的,只是流行起來的很少罷了,原因也許跟傳媒有關,也可能跟受眾不願再直面傷痛有關。有關這方面的深入研究,可參閱去年出版的《城市學2香港文化研究》(潘國靈著、Kubrick出版),內裡就有一篇「歷史的傷痕──香港(51).(51)流行歌曲回顧」。

 

  至於第一個問題,筆者覺得唱片業不景,是全球如是,不獨是香港如此,只是香港比西方更不能適應電子科技帶來的市場變化,以至景況更慘淡。至於為何不設法開拓中年人市場?筆者覺得那是創作人的問題,屬現今年輕一代的他們,只會寫和愛寫新世紀西方流行曲A貨的能力和脾性,又怎能寫出討好香港中年人的音樂來。所以唱片公司就只好以種種名堂諸如某詞人專集等來不斷復刻八十年代的舊歌。比方說,他們只會弄以及一味弄美式麥當勞的快餐,而中年人有時頗懷念的是豆腐花、白粥油炸檜甚至是涼茶……在飲食業上,我們不愁沒有,但流行曲裡的「豆腐花、白粥油炸檜甚至是涼茶」往哪兒找呢?誰會生產呢?讓老作曲人回朝嗎?

 

  第三個問題,筆者覺得,那主要是香港唱片業的市場眼光越來越窄,只懂對準青少年,而九十年代的年輕一代,在無大風大浪的環境下成長,兼備受呵護,卻反而身在福中不知福,動輒就要自殺……所以這個年代流行起來的歌曲,反映的就是這些年輕一代的心境,至於算否是反映「個人主義」的興起,卻是難說。因為筆者覺得,勵志歌有時也可以很「個人主義」的。

 

  第四個問題,筆者坦白說是不懂回答,也許,這個問題應去請教社會學家。

 

 

  恨時間不夠,也恨思索不深,只能答成這樣。或者網友們會有更佳的見解!

 

 

 
 
 
 
 
 
 
 
 
 
 
 
 
阅读(2355) | 评论(7)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likahokeith2008-09-25 00:37:19

依我的愚見,苦情歌大行其道的原因可能和電視劇有關

likahokeith2008-09-25 00:37:19

依我的愚見,苦情歌大行其道的原因可能和電視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