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籌備多時的新書《曲詞雙絕──胡文森作品研究》實實在在的捧在手上,而內裡的許多歌曲,都幾乎唱得爛熟,不獨是「天天頻唱《燕歸來》」。這次新書的出版,讓我在校對歌曲曲譜上有新的經驗:單是逐字逐個音符校對是不夠的,因為出版社的校對朋友大都沒有校對曲譜的經驗,這一關必須自己嚴格把守。想想以往的拙作,錯漏最多的就是曲譜部份。今次,每頁曲譜除了仔細校對一次。還要反覆的去唱它多次,在唱的過程,就容易看到錯漏的所在,每唱一次都有新發現!直至連唱兩三次都再不見有新的錯漏,才算校對完畢。此所以校對好這批曲譜後,對胡文森的作品就更熟悉了,縱然當中大部份根本都沒有音響資料。
把新書翻着翻着,感到編輯陳靜雯小姐在編排上很有心思,以雙色印刷,因而使其中的曲調分析份外一目了然。書後的胡氏手稿部份,用了另一紙質的紙來印,顏色略帶米黃,比對起前半部份的白書紙,亦是一眼就能區別出來。新書出版,原是喜悅之事,可是今次感到遺憾的事也來得太快。彷彿注定要有此一憾。固然,做歷史或作家的研究,總是一個永不會有終點的過程,永遠會有新的材料在其後發見。像早年的那冊《粵語流行曲四十年》,才出版了不久,就陸續接觸到很多之前沒見過的材料……
就在近日,在查找資料時見到了幾闋胡文森的「新」歌詞,當中有兩闋是調寄《妝台秋思》的,還有一闋竟還是調寄《鷓鴣飛》(陸春齡以笛子吹的那個版本的慢板部份啊!)的。而最令我驚愕的是,很遲才知道有個《粵樂在香江》的小型展覽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當看到展覽裡所展示的胡文森手稿真跡時,不禁失笑──研究胡文森作品手稿近兩年,竟不知真跡是以雙色書寫的:曲詞與工尺以黑色墨水筆寫,叮板以紅色墨水筆標示,非常醒目。我一直不曾察覺有這個情況,當初把中央圖書館複印給我的胡文森手稿捧回家的以後,就一直認為真跡也像複印本那般,是單色的。
新書原擬把胡氏手稿的真跡拍攝製版的,但中央圖書館為了保護真跡,建議以複印本替代。這番保護真跡的好意,是很理解的。故此也就以複印本來在書中展示胡氏的手稿。可是這樣一來,我始終沒機會察覺真跡是雙色書寫的。因此,書中「手稿整理」一章,由始至終沒有提到這非常重要的「雙色書寫」。說來,要是我早幾天去看那個展覽,或者還能在新書的終極校樣上做一點「搶救」。
胡氏手稿是非常整潔的,這樣的手稿以「單色」書寫,都已經非常費時間費精神,更何況是以「雙色」書寫,所耗的心血就更厲害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撰曲家的筆耕生涯,何止是出賣創意,那些逐個字逐個工尺逐個叮板去書寫去標點的手藝工夫,其毅力與敬業精神,教人折服不已。
沒法在新書中提到這「雙色書寫」,真是一大憾事!
阅读(3069) | 评论(28)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