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9789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5-07 07:58:47

 
  讀《人民音樂》評論版零八年三月號(529期),有文章談到徐陽的阮咸音樂,其中卜大煒在他的文章裡指出:
 
  在我們的民族樂隊裡,許多主奏樂器如嗩吶、二胡、琵琶等均是漢代以後通過西域改制而成,只有阮等幾樣不多的樂器是出自我們華夏大地,它代表了我們漢民族音樂文化的根。阮源於秦漢,興於盛唐,相傳三國時代著名的文壇「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非常喜愛和善於演奏這種樂器,並以這件樂器作曲,故後人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樂器。阮後來隨着貴族的沒落而走向衰微,從宮廷傳入民間,隨着琵琶的傳入,阮一度被琵琶的光彩所掩蓋,蒙上了歷史的塵埃。據徐陽介紹:「阮的出現要比曲項琵琶要早幾個世紀,過去人們都說王昭君出塞時懷抱的是琵琶,其實不對,那時曲項琵琶還沒有傳入中原;另外,烏孫公主嫁西域時,也是帶着阮離開長安的,阮是真正的中原樂器。」
 
  讀到這些描述,真是汗顏,筆者過去一直對阮也知得很少,更不知道阮與竹林七賢有這樣的淵源。再看卜氏在文章裡說到阮的音質高音明亮圓潤,低音渾厚低沉。音色兼具結他、曼陀林和俄羅斯巴拉萊卡的特色。從音樂會上看到,它與古箏這樣的民族樂器在音色上有着「血緣」的關係,而與交響樂隊又可以相融……這讓筆者又再想到,近代華語流行音樂的演出,要是自彈自唱,形式都全用洋式──抱個木結他掃幾個和弦地輕彈淺唱。香港的區瑞強、盧冠廷、林一峰就是代表人物。但為甚麼必須抱木結他,只因為這是流行音樂的一種「傳統」?聽說以《二泉映月》馳名於世的阿炳,生前曾以二胡、琵琶賣唱,那為甚麼不用中國人自己的傳統來自彈自唱,以二胡自拉自唱,或以琵琶自彈自唱?只因為「賣唱」的形象不好?但洋人賣唱,還不是抱木結他唱的嗎?

 

  如果問題是二胡、琵琶的音色與現代的流行曲似有點格格不入,那麼比二胡、琵琶更有歷史也更中國的阮,大可考慮。

 

  土與洋的問題有時很敏感,搞不好又會被送一頂「憤青」(我就算是都應是「憤怒中年」啦)或「漢奸」的帽子,但國人這麼愛國,以抵制這個抵制那個來彰顯愛國,可是在流行音樂上卻偏偏不見有誰敢抱個琵琶或者以二胡呀、古箏呀、揚琴呀、阮呀來自彈自唱唱出名堂,或曰音樂無政治,音樂無國界,抱木結他唱歌,好聽(當然還有港人所謂之「型」,但為何覺「型」,此感覺何來?)就是好得很,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做西方文化殖民的子民?

 

 
 
 
 
 
 
 
 
 
 
 
 
阅读(175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