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研究工作裡,由於收集到的粵語電影創作歌曲裡,有十多首是屬於乙反調的,又全部都只有曲詞曲譜而沒有實際的音響資料。很想用樂器奏奏它們,以實際體驗它們的聲音。
本來,奏乙反調,用二胡這類沒有品的樂器會方便得多,但發覺好些歌曲音域都很闊,以二胡奏之要用到三個把位,還要頻繁的走上走下,由於學藝不精,也就頻頻走音,難聽也!於是想到借用女兒的柳葉琴,至少在第一個把位上便可以奏到這樣闊的音域,不用換把。但柳琴是十二平均律的樂器,奏「乙」、「反」這兩個音反而很不方便,要用推挽的技法(即用左手手指把弦綫向左拉或向右推,改變弦綫的張力,使樂音升高)才能彈得出來,如奏「乙」音,就按在降7音上挽弦,讓音高介乎降7與7音之間,奏「反」音就按在4音上挽弦,讓音高介乎4與升4音之間。不過筆者的耳朵很不靈,可能每次「挽弦」所得的音高都不同,但覺得還是比用二胡奏的效果好些,能為自己接受些。
於是我想,出色的音樂人,實在也可以在有品的彈撥樂器(諸如結他)上這樣彈乙反調的,而且優為之。不過,要是彈快速的乙反樂句,這樣彈難度肯定還是不低的。
就這樣,用柳琴把這十多首乙反調電影歌都彈了好幾回,倒像是有些功多藝熟。當中,最長篇的是王粵生為《紅菱血》所譜寫的《梨花慘淡經風雨》,但也是在這首作品裡,讓我發現在一般長篇的創作乙反歌調裡,↓712↑41(藍色為低音)常用作「固定貫穿」,貫串全曲,而在《梨花慘淡經風雨》裡,除了↓712↑41這個樂彙,帶休止性質的↑452↑45亦是另一「固定貫穿」。深信,《梨花慘淡經風雨》正是使用了這雙重的「固定貫穿」,使曲調頗耐聽,殊堪玩味。
說來,上述這兩個樂彙,真是在乙反調裡出現非常頻繁的。比方說,紅線女的《昭君出塞》,一開始的乙反小曲《子規啼》,「盡把哀音訴,嘆息別故鄉」,不就也是:↓712↑41,↑452↑45嗎?我相信,一首乙反調歌曲裡少了這兩個樂彙,會失色很多,只是,要是首首乙反調都用上這兩個樂彙,會不會很易惹人生厭?
對我而言,也總是禁不住想像,要是乙反調的旋律用到當今的粵語流行曲裡,會是怎樣的光景。傳統的粵曲粵樂裡,乙反調總是慢的多快的少,如果在流行曲裡使用快板乙反,或許是很新鮮的東西。想着想着,覺得唱熟乙反幾十首,不會作曲也會偷,於是自己試寫了一小段快板乙反旋律來玩玩,是一段體雙下句的曲式,唱來都很「過癮」,更有趣的是把它放慢來唱又會另有一番情緒。所以,可以把這一段體反覆唱四次,速度分別是「快,快,慢,快」。不過,這些小小實驗品,自己珍藏好了,不擬公開。
阅读(191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