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馬國明老師講課,是次講的是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據說,還是在不太遙遠的以前──工業革命以前,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因為以前的生產者往往就在你的左鄰右里,他們怎樣生產,你絕對知道,而且那時生產者還會把好些成品自用,也因此那時是不會有甚麼食品安全問題的。
現在的商品生產,生產者自用的極少,都是拿到市場賣的,而市場常常跟生產地區距離很遠。所以現今的消費者對於商品所知總是不多。比方說某連鎖食店裡的一塊雞肉,是否真是雞肉,還是只是基因改造食物,天曉得?也有不少著名的品牌,其產品常常是在第三世界生產的,是以極剝削工人的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卻在大城市昂貴地售賣,以牟取暴利!這些,消費者能知的又有幾多?
個別學者認為消費者是有自己的主見的,能在消費過程裡創造意義、建構身份。只是,當消費者總是難以知道產品如何製造出來,他們的「主見」倚靠的又是甚麼?看似有很多選擇,其實也只能半帶盲目的信任某些品牌。比如我便想到,日本頗著名的「白之戀人」竟可以偷偷改動適宜食用的日期,這樣嚇人的事例,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消費者是「話事人」的說法,在好些資本主義社會裡亦常常使公民權利被偷偷置換為消費者權益,仿佛只要講消費者權益便成,公民權利大可以取消。但是,公民權利是與生俱來的,消費者權益,是至少有能力去消費的人才可以講求的,這是最重要的區別。
馬老師又說到香港的情況,簡而言之,是工廠所剩無幾,大型商場卻越開越多,看去似乎是消費比生產重要,整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都是鼓吹消費,像是可以完全忽視生產,盡情消費便可!但其實這樣消費者更加不知道商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這讓我想到,消費如飲酒,可以讓人醉生夢死,不知人間何世。
阅读(2748) | 评论(7)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