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10-28 08:32:06
他先是說:「我是希望每一張唱片能做出不同的感覺,而每張唱片,做好後就覺得完成了任務,但我不渴求有多少銷售量。」
歇了一歇,他續說:「像《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歌,大紅特紅了一段日子,對我來說,是感到即使天皇巨星的歌紅起來,也不過如此。所以,曾經有一首歌這樣紅過,已很滿足。」
「唱了那首歌後,我飛了去紐約一段日子,思前想後,是為賺更多錢而做唱片?還是去做些更有意思的音樂?結果使我感到不該那樣易滿足於『紅』的層面。於是定下了目標,努力試不同的東西,做到自己覺得好而估計觀眾也接受的,但絕不會為討好觀眾而做音樂。」
張洪量想了想,又繼續道:「現在有很多歌曲觀眾很接受,但行內的音樂人都覺得不好。這明顯是聽眾的欣賞水平問題,他們為傳媒所囿,『聽野』很『窄』。其實這些歌曲,雖有流行能力,但無留存價值,作品很多都缺乏感情。然而我相信人是會進化的,聽音樂亦然,總覺得比起西方人,東方人還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的。」
所以,張洪量立志做一些異乎「大路」的音樂,不過他也承認他每張唱片都會做
但為甚麼香港的唱片公司能如此豁達的卻絕少?我在心底嘀咕。
張洪量表示,華人音樂的希望在於中國市場的開放,而現在他不斷在音樂創作領域上摸索嘗試,但其實也很渴望有這一天的到來,這樣縱是小眾的東西也因為市場龐大,很易就賣它十多廿萬張,對他的支持力就強大很多了。
由中國市場而想到西方市場,於是我問:「華人音樂在西方市場的前景又如何?」張洪量這樣答:「現在拿最流行的中文唱片給美國人聽,然後問他會不會買,他一定不會買。我很希望見到一個美國人因為欣賞某張中文唱片的質量而買下它,而不是因為它銷量奇多好奇買來聽聽。」張洪量這個希望,或者可說是夢想,會在哪天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