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51019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7-06-12 09:37:23

 
  下引的一篇文章,乃是197779《明報》副刊「自由談」的文字,作者署名是「直言人」,而見報時標題為「對黃霑先生的感想」。其實,七十年代我是沒有看《明報》的,這些七十年代的《明報》資料,都是年前在做「香港流行曲年表」時的副產物──在圖書館看舊報膠卷時順道搜集回來的。又,「自由談」者,是《明報》副刊讓廣大讀者自由投稿的欄子。
 
  在《明報》及《明報週刊》寫文章的作者之中,似乎以黃霑先生對粵曲及粵語聲調配樂的問題比較有興趣,最低限度筆者曾在《明週》一個先生的短專欄(似乎叫做「裝飾音」吧)中看過先生論時下某人的廣東詞配得如何如何,而同類題目,簡而清、林燕妮等是不會寫的。
 
  先生近年來既演電影、又做導演,既唱歌又作曲,集數事於一身,可說是多能。時下作曲配詞的人很多,而配得好的極少,先生既一再為文談配詞與廣東話九聲的關係,初時以為深通此道了罷?而細看起來卻非如此。先生所作的曲子中有不少是字與音不叶的,尤其以往年看先生演的電影《大家樂》,內中有一首歌由阿B、阿倫等人輪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多厚福……的一首明顯暴露出先生對廣東九聲配音樂的知識懂一些而未通。
 
  該曲以入聲的屋、玉、福、木、仆等用押韻,為行險之着,原亦清新可喜,但不知是先生的主意,抑或是唱者的主意,唱此入聲字時每每作輕微上滑音,遂致聽來不似入聲,而使人覺得不舒服,豈不聞「入聲短促急收藏」的口訣嗎?入聲而拖腔,即不似入聲了。當時我已經懷疑黃先生未通九聲配音的方法,直至今年七月三日《明報》的「黃霑隨筆」又大論「廣東歌詞」,我看過之後,乃得確知先生不懂廣東九聲,而自以為懂,故此他作的曲,配的詞,才會時好時壞!

 

  該段隨筆論以廣東字入樂之難,九聲讀錯了,即意義大變云云,這話是老生常談,自然不錯,但先生舉「我愛你」誤作「鵝愛你」為實例時,說「我愛你」三字「都是高去聲」,則錯了,說「鵝」字是「低去聲」,亦錯了!

 

  「我愛你」三字,只有愛字是高去(或稱上去、陰去),「我」、「你」二字都是低上聲(或稱下上或陽上),「鵝」字乃是低平聲,此乃「讀音」,「語音」可以讀「高上」聲,無論如何,絕非「低去聲」,此可以引書為證的。

 

  目下電影,電視公司請人作曲配詞,所付酬勞並不厚,以戔戔之數自然請不到高手,就算有高手肯接此事,亦不願花太大的精力去從事,甚且有高手這樣做的:酬勞低,則隨便作一曲,而不發表自己的名字,如要附帶發表作者名字,則須另收費用。此所以有「相對亦難」唱成「相對亦爛」的妙句。

 

  在一般人均不注重聲與音樂的關係的時候,先生肯加以研究,那是好事,只望先生加一把勁,弄懂了此中學問,使樂壇多幾首好曲,則人所深盼。

 

  這篇讀者自由談,提到「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而拖腔,即不似入聲了」。其實,「入聲短促急收藏」是辨認入聲字的口訣,卻不是填詞時如何用入聲的口訣,而「入聲而拖腔,即不似入聲了」也並非絕對,且以紅線女的名曲《昭君出塞》為例,「只有那彤雲白雪比得我皎潔心腸」一句中,那個屬入聲的「白」字就向上方拖了一個音,而另一句「最是耐人憑弔就是塞外一抹斜陽」裡,「一抹」兩個都是入聲字,而兩個字都拖了不少音啊!紅線女是粵曲高手,對文字聲調與音樂旋律的配合,絕不會胡來,她既然也曾把入聲字拖腔唱之,至少說明「入聲而拖腔,即不似入聲了」的說法並非絕不可犯之禁!

 

  不過,這篇文字的確道出了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至少在1977年的時候,黃霑是並未完全懂得分辨粵語的九個聲調的。

 

  只是,這又有甚麼奇怪?

 

  筆者亦可以指出一大事實,在1983年鄭國江為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主持填詞講座時,當在座有人問及九聲的問題,鄭國江坦白承認他其實是不大懂得分辨九聲的。

 

  三大詞人,當年原來有兩個是不大懂分九聲的,後來學會了沒有就不得而知,而這也實在不會有誰去特地考核一下的。正如無論甚麼時候,筆者大抵亦不會突然捉着盧國沾前輩問:「你其實懂不懂分九聲的?」我另一位樂壇好友韋然,倒是曾經為在歌曲創作上打滾了這麼多年,卻仍然連平仄都不會分而有點不好意思。

 

  所以,我確信,香港流行樂壇眾多填詞人,不知平上去入為何物的大有人在,都是如港人俗語所說的「打天才波」罷了!事實上,作為唱片監製,大家又認為應否具備粵語聲韻的知識呢?只是,既然在填詞人中都沒幾個對此有認識,便休想唱片監製對此有認識了!

 

  「打天才波」是沒問題的,土生土長的粵語人,總是比較容易知道填出來的詞句是否協音的,真的不用懂聲韻學的,可是,另一些詞曲配合的問題──特別是字音輕重跟音樂節拍的配合,這些「天才」型填詞人便常常碰壁,把「的了呢嗎」這些輕聲字放在重拍或長音上的毛病,無日無之!

 

 

 

 
 
 
 
 
 
 
 
 
 
 
 
 
 
 
 
  
阅读(21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