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1-06 10:15:09
在八二年五月兩番見到潘源良的名字、作品後,隔了一年多,才再見到他的名字和作品,那就是香港電台電視劇系列《溫馨集》的主題曲:《濁世暖流清》。當時,雖重逢這個填詞人的名字,卻沒有怎樣特別的注意。
那時我反而跟潘偉源稔熟,當潘源良的詞越填越多的時候,二人的名字會經常搞亂。
「不怕,我會在歌評中替你澄清。」當時很英雄的對潘偉源說。後來的歷史證明,二人的名字確經常給弄錯,我也經常要為二人澄清某作品應是阿偉而不是阿良的,但這已是我疏遠了阿偉、親近了阿良的時候。
潘源良闖入詞壇的方式,再次鞏固我「近水樓台」的論調:即一個與娛樂圈毫無關係的人,根本很難打入填詞圈,惟有認識圈中人,才比較容易取得為歌手填詞的機會。試看潘源良,得到比賽亞軍又如何,還是要到他在港台任職,才能爭得填詞機會,他當《英倫琵琶》副導演的時候,才有機會寫該電影的主題,也就是他第二首替歌星寫的作品。不過,潘源良是並不同意這種「近水樓台」的看法的,後來還為此與我論辯過哩,此是後話了。
《英倫琵琶》上映不久,見到明報週刊有一篇潘源良的訪問,有一段很吸引我注意:
「我不是每一首歌都可以填詞,我對每一首歌有感覺才會寫詞,如果對一首歌沒甚麼感覺,就算寫出來,也對不起作曲人,我寧可不寫。」
之後我在歌評專欄上嘆道:「對於流行曲填詞人來說,這是說時容易做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