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3601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6-11-06 13:28:29

  

 

 

  在書店見到孟暉小姐的新作《花間十六聲》。

 

  其實也不知為何會很快就記起她亦是《潘金蓮的髮型》一書的作者,相信是因為《花間十六聲》談的也是古代女子平日生活裡的器物。

 

  《花間十六聲》無序又無跋,很是不慣,但讀之委實能多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而這些情趣,是現代人很難經驗得到的,因為環境都完全不同了,那種生活經驗也早就退出歷史舞台。事實上,讀《花間十六聲》,也只能讓我們想像一下,體驗卻絕不可能真實,畢竟我們都沒法返回歷史現場。

 

  孟暉小姐在書的第一篇「床上屏風」就說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捕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再過兩代人,要理解這首詩,大概就困難了。截止到我這一代,在童年時多多少少,還都有夏夜露天乘涼的經驗。但是進入空調時代之後,特別是,一旦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確立為全社會的標準後,夏天在室外乘涼、過夜,就會被視為下等人的粗鄙作風,而受到摒棄。

 

  鋪一張蓆子,或者擺一張竹床在露天的庭院裡,一家人都是背心短褲之類的隨意穿着,散漫地躺在蓆、床上,搖着扇子,由大人給孩子講述各種傳說和傳聞,直到夜深。難耐的暑熱終於有所消退,人們於是酣然一覺到天明。這樣一種度夏的風俗,實際上已經在急速地從當代生活中退位。當然,我們可以認為,無論多麼炎熱,一家人都可以安坐在空調製冷的客廳裡,盯着彩電,接受媒體提供的關於世界各地的信息,這是一種進步。

 

  到目前為止,只要關於納涼的傳統方式還在人們的記憶中依稀殘存,杜牧的這首《秋夕》就幾乎是明白如話──它寫的,是我們所經驗過的生活,並且是經驗中最日常、最溫馨的部份。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熟悉,使人無意對這首首詩兩作深究。其實細一想是很奇怪的,在一首露天納涼的詩作中,怎麼會有「畫屏」也就是屏風呢?……

 

  是的,孟暉小姐這本大作,就是很努力再現千多年前那遙遠的歲月裡,中國女子生活的種種細節,筆觸深入而趣味盎然。所謂「花間十六聲」,就是十六種常在晚唐至宋代的詩詞中出現的物品:床上屏風、山枕、水車、口脂、黛眉、添香、熏籠、香獸、帳中香、寶鈿與金粟、結條釵、紅酥等等。

 

  作者談的雖是古代生活小節,但有時也不忘來個今昔對照,像「黛眉」一章,作者便似頗多感慨:

 

  每個民族,每種文化傳統,關於性感的概念原本很不相同。然而,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一遇西方文明即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也反映在對女性美、女性性感的傳統觀念的全面、自動的放棄上。今天的中國女性,都是拿西方白人女性形象作為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這一段其實很長,孟暉小姐談的頗多,不想引了,網友有興趣的話,請自己找來看看好了。

 

 

 

 

 

 

 

 

 

  

阅读(267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