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0-29 10:00:57
音量作為音樂表情的因素,是較少受到大調或小調、速度的快或慢、是三拍子還是兩拍子、平滑或急促、連或頓、高或低、甚至上行或下行等等表情因素的影響。
總之,音樂越響,其正在表現的內容,就越是得到強調;反之亦然,音樂越輕越弱,強調越少。
一個極好的使用響的音調來強調的例子,可以從電影作曲家所慣用的技法中看到:當鏡頭在一間黑暗的空屋中活動,突然戲劇性地轉到一個屍體身上時,一個用銅管樂器演奏的不協和弦,以很強的音量,在此刻發聲了。
使用這個和弦的目的,是要強調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如果在這個時刻用一個安靜的和弦會產生甚麼效果?這些就是音量拉力──更響一些和更輕一些──的簡單的、顯而易見的功能。
對於音樂的輕奏弱奏,其所以說是「強調越少」,因為作曲家通常用它來表現對某種秘密事物的強調,使聽者豎起耳朵來仔細聽,也常用來表現一些不可言傳的眷戀之情,或是一種言不盡意的輕言輕語。
當然,音量的強弱,有時根本就是現實生活環境的直接模倣,如響雷、開山劈石的強音,淙淙流水、鳥語花香的輕柔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