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0-29 09:58:41
屬於節拍方面的表情因素,還有平滑的節奏和急促的節奏的對比,而附點型節奏在快速度中,往往使已經處於激動狀態中的情感獲得極大的拉力和能量,流行曲《古都羅馬》的末段,就是一個好例子。
附點節奏在快速度中的表情效果較單一,而在慢速度裡,大約可分為四種:
(一)很輕地,用在小調中。這在感情的表現上給人一種疲勞的拖曳的感覺。
聯想:送葬進行或背負十字架中的腳步聲。
(二)很響地,用在小調中:喚起人們與悲劇相聯繫的嚴肅的莊重的心情。
(三)很輕地,用在大調中:給作品加上一種輕快活潑的魅力。
(四)很響地,用在大調中:給人的感覺是壯觀和華麗,或者是勇敢和自信。
這裡,(一)和(三)的效果是可以互換的,「令人愉快的」大調系統在死沉沉的慢速度中可以用它的較傷感的拉力加以破壞;反之,「令人痛苦的」小調系統在不太慢的速度中可以用樸素的小三度把它保持在只表現「嚴肅性」的水平上。這種互換,也可以在一些人類的活動中找到聯繫:
步行和跑步(平穩的運動,慢與快);
跛行和跳躍(不平穩的運動,慢與快);
慢步走(不平穩的運動,儀式性的)。
尚有一種節奏上的對比──頓奏和連奏:頃刻間完成的動作(拳擊或刀刺)永遠比持續的動作(推動或吹動)所消耗的能量大。因此純奏比連奏有較大的強調作用、積極作用,是一般人都有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