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7-03 18:00:07
「天堂」的另一個相類的概念是「淨土」。在黃耀明的《信望愛》專輯中,除了有一首《哪裡會是個天堂》,也有一首《淨土》。
這歌的配器一點也不「淨土」,其帶點陰森詭異的氣氛,就有點看驚慄片的味兒,而黃耀明也壓低了嗓子來唱歌,有神無氣的,像是極度失望心灰。比起同一專輯裡的《淫紅塵》、《哪裡會是天堂》,這歌的歌詞更覺晦澀,就如這些片段:
「去吧 天終於要褪色 沙終於會嘆息
明白嗎 靈與身軀的罅隙 晝夜難逃潮汐
填了一身的記憶 焦土瓦礫」
大抵最明顯的一點便是一堆押了入聲韻的文字,至於「沙」何以要「嘆息」,甚麼是「靈與身軀」的「罅隙」(還是「靈」與「身軀的罅隙」?),「填了一身的記憶」又與「焦土瓦礫」有何關係,實在難以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也許,看看詞末,會有些提示吧:
「誰能淨化
也許 那麼 就會 變得
那麼 也許 後悔 變不得」
詞人似乎在肯定:人心沒可能淨化,故也不可能有甚麼淨土,不然,詞人就不會以問句的形式寫「誰能淨化」了?
事實上,詞中也有些較容易明白的句子呼應這個主題的:「自以為可不斷再上路、自以為可不斷發夢」,這樣,前舉的一段晦澀文字,倒也可以找到淺易的解釋。不過,這樣全面的否定淨土,實在大膽,問題是,即使路有盡頭,路是否就不必上,夢有完結的一天,是否就不必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