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6-13 10:45:34
很多事情,事過境遷,便很難再感覺到當時的氛圍。八六、八七年間,香港樂隊潮流復興,當時的樂迷想的是甚麼,筆者下面的一篇舊文可以看出點點端倪。這篇文字,當時在《Rock Bi-weekly(搖擺雙周)》發表,之後,更有別的年青人報刊「轉載」。再之後,此文亦收入了《正視音樂》一書。
「實無名,名無實。名者,偽而已矣。」
──《列子.楊朱篇》
這兩句話,用現代的文字來說就是:
「真名聲使人貧賤,而假名聲倒使人富貴。」
「務實的沒有名,求名的沒有實。所謂名聲,都是虛假的罷了。」
突然想到這兩句話,是因為身披阿拉伯服裝的Beyond,他們過去確是務實的,在地下樂迷心目中,他們享有的是真名聲,果真是「務實的沒有名」、「真名聲使人貧賤」,但而今,Beyond似乎要擺出一個「求名」的姿勢,那又是否表示他們將「沒有實」呢?
聽Beyond的新作《阿拉伯跳舞女郎》、《沙丘魔女》、《隨意飄蕩》、《孤單一吻》,也許,已經有人慨嘆,是過份商業化了,Beyond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實」。但我相信,這樣的判斷又實在太簡單,就是在這幾首歌曲中,Beyond在音樂演奏的技巧方面並不比過去失色,只是少了一份出自他們的真誠與投入。然而,這些真誠和投入,還可以在唱片中的冷門作品《過去與今天》、《玻璃箱》、《水晶球》中找到。所以,要問「實」,Beyond還是有的,但已沒有當出那足以抵得上真名聲的多。只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實」的份量如此少,已是不屑一顧了。
可以做個不貼切的倫比,劉以達亦是走上地面「求名」去的一位,時間比Beyond早,他果然求得一點名聲。同樣情形,要問「實」,他而今所表現的已不足以抵得上當年的真名聲。但他似乎已不介意這點,甚至公開表示以前太偏激。這聽在以前的樂迷耳裡,便頓然覺得「虛假」。
正是人各有志,誰沒有「求名」之心,既然他們決定了「求名」而去,就要預備他們再沒有「實」,最少是不及以往的真名聲的了。
當發覺蠶蟲已在繭中困了幾天,還可指望繭裡還有蠶蟲嗎?
蛻變了的東西,還用原來的眼光看它,恰當嗎?
再者,有人愛務實,有人愛求名,這原是各有所好,兩者沒有好與不好之分,今天務實的求名去了,他朝求名的可能又務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