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9276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6-06-04 09:11:19

  

 

 

  香港樂壇久不久便會有智慧的碰撞,譬如近日李樂詩和鄭秀文都有一首新歌叫《折翼天使》。此外,李樂詩的另一首上榜歌《失戀於戈壁沙漠》,跟伍姑娘詠薇的主打歌《失落於巴黎鐵塔下》,那歌名結構也甚相似。

 

  很明顯,近年的「地名歌」都是以西方地名為主的,如鄭秀文有《情斷維也納》、王靖雯有《巴黎塔尖》、林憶蓮有《微雨撲巴黎》、《芝加哥的故事》、彭家麗有《紐約現時下雪已深》、Face to Face有《情迷Milano》、Fundamental有《告別Barcelona》。

 

  年代再遠一點,則有林子祥的《巴黎街頭》、盧業瑂的《California我曾嚮往》等等。

 

  至於別的地區的地名,就少得多了,筆者找了又找,才找到多年前林志美有一首《新宿物語》,近年則只有鄭伊健的《撒哈拉》。反而,更早年的國語時代曲,還多一點亞洲區的地名歌,如《梭羅河》、《峇里島》、《相思河畔》、《蘇州夜曲》、《岷江夜曲》等。

 

  是今人更崇洋乎?

 

  大抵,以地名入歌,其實多多少少借助某地方的固有形象來抒寫主題。例如花都巴黎的固有形象是浪漫,正好用來正襯或反襯愛情故事,《微雨夜巴黎》、《巴黎塔尖》、《失落於巴黎鐵塔》都不過如此。

 

  其次,西方的名勝,亦是很多香港人所景仰而未必都能一遊的,以維也納、MilanoBarcelona等地名入歌,自然有一定噱頭和吸引力。事實上,若把《情斷維也納》改為《情斷大角嘴》,真是大殺風景啊!

 

  有一事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地名歌,似乎沒有哪一首能大紅特紅的,除了一首非情歌《鐵塔凌雲》成了經典外,其餘的大多都已遭遺忘。或許,這類地名歌總難脫噱頭成份,而一旦有噱頭成份,又怎可能大紅特紅,並成經典。

 

  近年少「中國地名歌」,也許是反映時下年輕一代對大陸根本不熟悉,在這情況下又怎會出現「中國地名歌」呢?唯一例外是黎明的《我來自北京》,黎天王真是來自北京的嘛,那就比較師出有名了。記得幾年前還有一首《走過天安門》,是麥偉豪主唱的,人與歌都很快無聲無息蒸發了。

 

  當「地名歌」裡的地名是取自香港本土,情況又如何?

 

  二人電子組合Art Gallery最近就有《愛在蘭桂芳》、《夢在蘭桂芳》,借蘭桂芳那絕不純情的形象來寫一些絕不純情的戀情。那麼,是否有純情一點,浪漫一點的本土地名歌?

 

  很辛苦才找到一首七、八年前的《大會堂演奏廳》,李克勤的作品。然後就要更往前溯,有黎芷珊的《尖東海浪》、吳夏萍的《尖東海傍》,又或校園民謠時代的那些甚麼《南丫島的故事》,香港可以寫入情歌去的地名,就只這麼多?

 

  香港的地名看來更適合用來寫寫實作品,如羅大佑、蔣志光的《皇后大道東》、軟硬天師的《廣播道fans殺人事件》、劉美君的《廣播道神話》、麥潔文的《龍壁懷古》等。

 

  寫到這裡不禁問,是香港人太現實太熱衷名利,無暇締造一些浪漫氛圍浪漫景點,以至寫起情歌,都怯於以香港本土地名入詞?美麗的東方之珠原來從沒美麗過?

 

 

 

 

  這篇文字原於九五年時發表在《香港經濟日報》,後收入《正視音樂》這本小書。過了整整十年,也不知道是否還有別的「地名歌」了,立刻想起的僅有一首內地的《我想去桂林》,都是N年前的老歌了,哈!其實,不管是地名入歌,還是其他的酒樓酒店屋苑等的命名,都能見到人心的所想所向,只是大家都見怪不怪以至視而不見罷了。

 

 

 

 

 

   

阅读(1945) | 评论(7)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