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5-10 14:40:57
在九七前,總感到九七後香港回歸中國懷抱後,中國流行音樂對香港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現在回歸也快近十年了,當時的預感不可謂不對,比方說女子十二樂坊,《老鼠愛大米》,吉祥三寶,超女都曾在香港颳起熱風,可是,卻是比想像中微弱得多。
當然,追溯起來,當年就更加連泛起漣漪的力量都幾乎沒有。
打從一九七四年粵語流行曲在香港振興以來,香港歌手改編英文歌、日文歌、台灣歌都是家常便飯,卻偏偏很少改編內地的歌曲,真是屈指可數啊!約在一九七八年,汪明荃唱過改自電影《劉三姐》歌曲的《採茶山歌》、《山歌情誼長》,其後又改編過一首陝北民歌《繡金匾》(內地曾一度以此歌悼念周恩來)成為賀年歌《花開錦繡迎吉祥》,另外亦改編過歌劇《紅珊瑚》的插曲。
現在已完全退居幕後的徐小明,七十年代末也很喜歡改編內地的歌曲,最為人熟知的是《草原英雄》(原來的歌曲名字為《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其他有《高山要低頭》(旋律採自民族器樂曲《大寨紅花遍地開》)、《大漠風沙》(原曲為內蒙風格歌曲《讚歌》,名歌唱家胡松華的代表作)。
徐、汪二人以外,張偉文也改唱過一首《江水滔滔》(原曲就是歌劇《洪湖赤衛隊》的著名插曲《洪湖水浪打浪》),關菊英則改唱過內地女歌手李谷一的歌曲,名為《小燕》(原來的歌曲名字是《我願是隻小燕》)。《江水滔滔》和《小燕》當年都曾流行過,不過筆者相信關菊英以至唱片公司都不知這首是內地的歌曲,因為李谷一這首歌,早有台灣歌手翻唱,關菊英的粵語版本應是據這台灣版本改成的。
《小燕》是一九八一年的歌,此後,到了一九八八年,才再有徐小鳳改編內地的歌曲,即《重逢》(原曲為《南泥灣》)及《真愛又如何》(原曲為崔健的《一無所有》),這兩首歌都是因為崔健罷!因為崔健唱《南泥灣》,才吸引到香港外資唱片公司人員的注意!於此,也可知香港音樂人對內地歌曲是怎樣的「認識」了。
其實,香港樂壇也對內地的流行音樂有過點點關注,甚至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也有個別的唱片公司嘗試推介內地歌手。
比方說早在八二年,香港的音樂文字媒介就沸沸揚揚的推介着一隊廣州樂隊:「龍」,並給宣傳為中國第一隊punk樂隊。
八四年五月,「香港」唱片公司(後來為BMG所收購)就出較過內地女歌手成方圓的唱片,唱片標題為《成方圓在海邊》。
同年,侯德健以「內地歌手」身份在香港推年唱片,唱片裡的主唱者還有鄭緒蘭、程琳。同年年尾,香港文志唱片出版過《九州方圓:歌聲一九八四》,集合了當時內地「通俗歌手」的精英,計有呂念祖、鄭緒蘭、程琳、朱明瑛等。
八五年九月,永恆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張《中國新浪潮》,介紹了另一批內地歌手,常寬就是其一。八七年,永聲唱片公司推出了程琳的個人專輯《信天游》。八八年三月,月昇唱片公司出版了《今又龍年》,是內地歌手與台灣歌手合灌的唱片。而該年九月,永聲唱片公司推出了《開天闢地》,崔健的《一無所有》(卻不是崔健唱的),王虹的《血染的風采》,就收錄在其中,後來「六四」之後,電台到處張羅《血染的風采》這首歌,千覓萬找,終於在這《開天闢地》裡找到這首《血染的風采》,謝天謝地。
坦白說,八八年的時候,真以為內地歌曲和歌手要陸續登陸香港流行樂壇了,誰知事實上卻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