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841286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6-05-03 14:15:20

 
 
 

  提起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感厭膩,大抵真是天天山珍海錯,也會感到索然無味。想當年,還只是中學生,聽過一兩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片段,慕名把唱片買回家,放到唱盤上播的時候,乍驚乍喜的,不大相信自己正在聽著這首優美的樂曲。後來,聽多了,這份感覺才給磨掉了,再後來,處處都碰上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甚至還有高胡版的、口琴版的、琵琶版的、古箏版的,見了就想逃避。可是,這個曲子仍舊是音樂會的熱門曲目,仿佛沒有這個曲子,觀眾就不會入座似的,但我想很多觀眾亦已厭倦了這首樂曲了吧。

 

  很久沒有收過唱片公司送贈的產品,因為早就封筆不寫樂評了。但最近為西崎崇子的一張小提琴輕音樂寫文案,完工之後,唱片公司除了送來那張輕音樂CD,還兼附贈了一張DVD──音樂與舞蹈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呀!還為《梁山伯與祝英台》配上影像,在這個視像當道的新世紀,大抵亦是必然會走的一着。好奇之下,也就播它來看看。

 

  坦白說,對我而言,是不要舞蹈影像更好,但也許後生一輩的看法會完全不同。有很多段舞蹈跟樂曲意境是很配合的,但是,開始的某個段落,舞者拉胡琴的手法明顯外行,為甚麼不花點時間學得似一點呢?很不明白。還有一處,舞者竟發出聲音來,干擾了樂音,這也是我很不接受的。

 

  這次,西崎崇子演奏的處理,倒是能開始得到樂曲的神髓了。想想西崎拉《梁祝》也拉了近三十年吧,早年聽她拉奏這首作品,總是不是味兒,不少段落都是過猶不及。嗯,拉《梁祝》拉三十年才開始進入境界,對於網絡時代事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一代,想是怕怕的說。DVD裡有一段西崎崇子的訪問,當中談到小提琴一些中國化的技巧,不禁讓筆者想到,以前也有很多慣拉西方小提琴作品的音樂家,認為《梁祝》一曲裡的小提琴技巧是極怪異的,甚至有人說:「那是把中樂風味的演奏方法強加到小提琴上,『強姦』了小提琴。」

 

  曾讀過著名小提琴教學家兼樂評人鄭延益先生的文章,論調是斬新的,大意如下:西方小提琴技巧自帕格尼尼以後幾乎已定了型,停滯不前。反而《梁祝》吸收了傳統中樂技法和旋法,給小提琴技巧帶來新的突破!

 

  是「突破」還是「走火入魔」?是「正宗」還是「不正宗」?原來《梁祝》也可涉及這樣的爭議。但《梁祝》這樣有名,喜歡它的樂迷這樣多,應足以遏止這些爭議了。記得西方名作曲家德彪西說過:「好聽就是法律!」《梁祝》那末好聽,那些技巧自然是了不起的,值得肯定的。筆者更聯想到,粵劇音樂藝人老早把小提琴拉出絕對粵曲風味的樂韻,這亦不是甚麼「正宗」不「正宗」的問題吧!

 

  久不聽《梁祝》,再聽一次,其實還是動人的,不過,只宜久不久聽一回了。

 

 

 

 

 

 

 

 

  

 
 
阅读(233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