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3-09 13:49:10
日前看到陳汝心老師在《教室內外》的專欄所寫的一篇「詩情畫意無緣見」,由是想起自己近年對女兒的「詩教」,很想為文一談。
也許是一種補償心理。自己小時候並沒有怎麼背過詩詞,長大了才知道中國古典詩詞的好。現在有機會教女兒,當然不肯讓她錯過這些好東西。更何況,如陳汝心教師說的:「以語文教育來說,從小學到中學,學生念了多少首詩詞?小學到了六年級,才念四篇古詩連文言文;中學三年,絕律詩及詞各四首,連同古詩兩首,十大首而已!」若非陳教師所說,實在不知而今中小學生學的古典詩詞是這樣的少。
然而,筆者可不是因為知道在學校學得很少才自己教女兒念詩的,而是覺得讓女兒多背幾首精彩的古典詩詞,就等如及早增加她的文學修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此語雖俗,卻是真的,好詩背得多,即使日後不寫詩,對其寫作也肯定大有裨益。
女兒還在幼稚園的時候,便零星地讓她背一些五言絕句,但要求不大,會背便算。到她上了小一,便開始正式展開我的「詩教」,為此筆者花了好些時間搜羅了從唐代至近代,包括魯迅、秋瑾等人的五言絕句近八十首,作為「詩教」的教材。
深知現今的小學功課頗繁多,我只好見她偶然比較空閒的時候,才敢叫她背誦一首,幸而她也頗有興趣去背誦,覺得有韻的文字很好玩。至於溫詩的時間則選在乘坐地下鐵的時候,在長長的地下鐵站走廊通道內、在車廂內,讓她溫習背誦過的詩篇,是最適當不過。如此這般,她在整個小一,居然也背誦了五十首五言絕句。
今年小女升上小二,學校功課壓力明顯增加了一點。我的「詩」同樣要見縫插針地「教」。這個小二,擬教她背誦的是七絕,不過精彩的七絕詩實在不少,少說也有幾百首,即使從中精選一百首,以每年背五十首的速度,大抵也要用上整個二、三年級。再長遠的打算,也許是四、五年級背五律、七律,六年級背長詩如《兵車行》、《長恨歌》等,初中背小令……
背誦了這一年多的詩,對她將來的寫作是否有幫助尚未可知,但至少引發她對幾種東西發生興趣。其一是「韻」,而今她常常問,某字與某字是否同在一個韻中。其二是「朝代」,因為我讓她背的詩,從唐代至近代都有,因而她就對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名字很有印象,在某次假期,她還主動問我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朝代。其三是她也注意到這些詩中,屬女詩人寫的很少,又因為背誦過女皇帝武則天的「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發現由女人當的皇帝也是這麼少,我想,在她的小小心靈內,已經注意到因性別而產生的種種社會霸權,只是還不大明白了解罷了。說來,今年我特別多選了些女詩人寫的七絕詩給她念,當念到花蕊夫人的「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她對於「妾」為何要在深宮,又為甚麼要說「寧無一個是男兒」甚有疑問,但這些所涉及的性別文化問題更大了,我只能對她說,等你長大些,學會的東西多了,就自然會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關於她背詩所得的好處,再有的便是多懂了些文史知識。
於此可知,兒童背詩,委實好處多多,上文說的是我女兒目前領受到的好處,而陳汝心教師說的「對大自然的美,更易立下標準」,即另一大好處。
在正規學校教育中,「詩教」是如此的少,真是可惜。同樣可惜的是,現今香港的中文報章已絕非往昔,當年很多報章都不乏賞詩析詞的欄目,無論是年青人或成人進修還是家長用以教小孩,俱感方便。而今報風大改,賞詩析詞的欄目殆無立足之地,想讀古詩,就只能到書店或圖書館去,對很多人來說,實在是苦事,更何況,現今書店中的詩詞書籍多是大路貨色,旨在人有我有而已。有時委實很渴望,本地的中文報章能夠再次重視對優秀的中國古典詩歌的推介,讓香港人有多點機會重沐在美妙的文學藝術中。
後記:現在小女已是中二學生了,時光真是飛逝,也許當年背的詩歌真的深入了她的血液,現今她的中文蠻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