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blog.csdn.net/zhthl20091003/article/details/7699154
生硬、苦涩,劳神费劲。
Twisted,恰如其名,不折不扣的“弯弯绕“。
啃嚼过程,多半是体力活,不停地点击mouse,从API文档到源代码,跳来跳去,四处寻觅。
真累。手酸、眼花、头晕、心烦,精神健康大致进入“亚”级状态了。呵呵。
最大的痛苦是不知所云。这个framework够诡异的。
但愿逐渐适应它的套路,尽早解开这个“弯弯绕“。
Twisted应用的基本问题,可说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
以“事件”event为中心,以"建立连接"connect和“定义反馈“callback为基本点。
在这些问题上,Twisted有一整套固定的路数,只能照章行事,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一、windows下的软件包里没有文档,还需下载unix下的软件包。两个包分别是:
Twisted_NoDocs-2.1.0.win32-py2.4.exe
Twisted-2.1.0.tar
二、文档没有API的,只能上网抓
我用teleport pro抓下它的API的全部在线文档,总共34MB,是软件包的17倍。
三、文档做得粗糙,比java的差远了,只能将就用吧。
四、它有个package叫internet,里面有个管理标准I/O的模块stdio.py,它import了fdesc.py,fdesc.py又import了fcnt1.py。缺了这个文件,无法使用stdio。
这个fcnt1.py是属于python的,但是,windows下的python却没有fcnt1.py,致使有的例程无法运行。
啃嚼快一星期了,不再痛苦难受,逐渐尝出twisted的香甜美味、柔顺可口,开始适应twisted的套路。
twisted的套路,有哪些显著特点呢?接下去说说我品尝出的滋味。
前面把twisted的套路概括成一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现在就从这个“中心”聊起。
Twisted 官方说,“ Twisted is an event-driven networking framework ”。事实的确如此。从其运行机制上看,event 是 Twisted 运转的引擎,是发生各种动作的启动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部件。从其架构组成上看,它是紧密围绕event设计的;它的具体应用 application,主要是定义、实现各式各样的event,由此完成不同网络协议的连接和输入输出任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从其 application的文本形式上,可以直接看到,它的应用程序,基本上由一系列event构成。
由此可见,说它以event为中心,符合实际情况。
Twisted 对event 的管理机制,可划分为后台和前台两种形式。
后台的管理,是Twisted 框架的内在机制,自动运行,对程序员透明无须干预,在程序文本中不见其踪迹。
前台的管理,是Twisted 授权程序员,在程序文本中显式写码来实现。程序员的工作,主要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实现 event。我们所关心、所用到的,是这部分东西(API)。
Twisted 众多的 event,分门别类、层次有序。前台管理中,有两个特别的 object,一个叫 reactor ,另一个叫defered。特别之处,在于它俩起着“事件管理器”的作用。下面,说说它俩。
一、统领全局的 reactor
在 Twisted 应用中,reactor 的任务是为程序运行建立必须的全局循环(event loop),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Python 应用中的 MainLoop()。
reactor 的用法很简单,一般只用两个:reactor.run() 启动全局循环,reactor.stop() 停止全局循环(程序终止)。
如果程序中没有调用reactor.stop() 的语句,程序将处于死循环,可以按键 Ctrl-C 强制退出。
下面是一个例子:
from twisted.internet import reactor
import time
def printTime( ):
print "Current time is", time.strftime("%H:%M:%S")
def stopReactor( ):
print "Stopping reactor"
reactor.stop( )
reactor.callLater(1, printTime)
#定时器,1秒钟后调用printTime()
reactor.callLater(2, printTime)
reactor.callLater(3, printTime)
reactor.callLater(5, stopReactor)
#定时器,5秒钟后调用stopReactor()
print "Running the reactor..."
reactor.run( )
print "Reactor stopped."
二、提升效率的 defferred
Twisted 官方称,“Twisted is event-based, asynchronous framework ”。这个“异步”功能的代表就是 defferred。
defferred 的作用类似于“多线程”,负责保障多头连接、多项任务的异步执行。
当然,defferred “异步”功能的实现,与多线程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defferred 产生的 event,是函数调用返回的对象;
2、defferred 代表一个连接任务,负责报告任务执行的延迟情况和最终结果;
3、对defferred 的操作,通过预定的“事件响应器”(event handler)进行。
有了defferred,即可对任务的执行进行管理控制。防止程序的运行,由于等待某项任务的完成而陷入阻塞停滞,提高整体运行的效率。
请看下面的例子:
建议只关注黑体字的语句,它们反映了defferred的用法。涉及的两个class,是Twisted建立网络连接的固定套路,后面会专门说它。
# connectiontest.py
from twisted.internet import reactor, defer, protocol
class CallbackAndDisconnectProtocol(protocol.Protocol):
# Twisted建立网络连接的固定套路
def connectionMade(self):
self.factory.deferred.callback("Connected!")
# “事件响应器”handleSuccess对此事件作出处理
self.transport.loseConnection( )
class ConnectionTestFactory(protocol.ClientFactory):
# Twisted建立网络连接的固定套路
protocol = CallbackAndDisconnectProtocol
def __init__(self):
self.deferred = defer.Deferred( )
# 报告发生了延迟事件,防止程序阻塞在这个任务上
def clientConnectionFailed(self, connector, reason):
self.deferred.errback(reason)
# “事件响应器”handleFailure对此事件作出处理
def testConnect(host, port):
testFactory = ConnectionTestFactory( )
reactor.connectTCP(host, port, testFactory)
return testFactory.deferred
# 返回连接任务的deferred
def handleSuccess(result, port):
# deferred“事件响应器”:连接任务完成的处理
print "Connected to port %i" % port
reactor.stop( )
def handleFailure(failure, port):
# deferred“事件响应器”:连接任务失败的处理
print "Error connecting to port %i: %s" % (
port, failure.getErrorMessage( ))
reactor.stop( )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if not len(sys.argv) == 3:
print "Usage: connectiontest.py host port"
sys.exit(1)
host = sys.argv[1]
port = int(sys.argv[2])
connecting = testConnect(host, port)
# 调用函数,返回deferred
connecting.addCallback(handleSuccess, port)
# 建立deferred“事件响应器”
connecting.addErrback(handleFailure, port)
# 建立deferred“事件响应器”
reactor.run( )
三、创建 client 的套路
第二节说到的两个类,是TCP协议客户端的创建套路(方式)。这个套路拆解如下:
1、定义“工厂”和“协议”两个类:
(1)“协议”类是 CallbackAndDisconnectProtocol,“工厂”类是 ConnectionTestFactory
类的名字不重要,但必须正确说明所继承的父类:
class CallbackAndDisconnectProtocol(protocol.Protocol)
class ConnectionTestFactory(protocol.ClientFactory)
(2)“协议”类是“工厂”类实例化的:protocol = CallbackAndDisconnectProtocol;
(3)只在“工厂”类中有 __init__ 函数,并在其中实例化一个deferred 对象:
self.deferred = defer.Deferred( )
(4)在“工厂”类中,重设父类函数 clientConnectionFailed,通过deferred 引发事件,报告连接失败:
self.deferred.errback(reason)
(5)在“协议”类中,重设父类函数 onnectionMade,由对象factory引用“工厂”类中的deferred,经其引发事件,报告连接正常:
self.factory.deferred.callback("Connected!")
并由对象transport引发事件,报告连接断开:
self.transport.loseConnection( );
上述“对象”,都是从各自父类继承来的。
2、在函数testConnect(host, port)中,
(1)将“工厂”类实例化:testFactory = ConnectionTestFactory( )
(2)由全局循环“主持人”reactor建立以testFactory为“主演”的TCP连接:
reactor.connectTCP(host, port, testFactory)
(3)返回deferred对象:return testFactory.deferred
至此,一个以事件驱动为基础、异步执行任务的框架程序搭成了。
上述三节的内容,据 Twisted 官方说,是“学习曲线最陡”的部分(They represent the steepest part of the
Twisted learning curve.)。
我的感受,造成“最陡”的原因,是由于套路新颖独特,初学乍练不易适应。
1、框架对象众多,一时记不牢;
2、对象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时理不清;
3、“事件驱动”这种模式,反映在程序文本中,有时见不到明显的函数调用,让人觉得程序的去向不明;
另外,学习方法很重要。如果以学“语言”的习惯来学框架,遇上问题寻根究底,过分追求“水落石出”;或者,依赖教科书、畸重“理论”,忽视 examples 语句、结构和API文档的分析研究,都不利于翻越这段陡坡。
据我的体验,集中精力地啃嚼主干骨架,不纠緾于细枝末节,这段最陡的上坡路,顶多爬个十天八天的,就能越过去。
阅读(140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