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24098
  • 博文数量: 465
  • 博客积分: 8915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63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7-30 15: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65)

文章存档

2017年(33)

2016年(2)

2015年(4)

2014年(29)

2013年(71)

2012年(148)

2011年(178)

分类: IT业界

2011-11-16 16:39:20

     我打算不点评任何东西。我打算在整个过程中只提问题,不做解答。可能讲述一个场景或者围绕书中的场景或观点来提问题。不解释,不回答,不评点。

——与编辑就评注版风格进行的讨论,代引言

 

有本书名叫《演员自我修养》,我很好奇地去找来看了看。原来不是一本,而是两部——第一部讨论的是“体验”,第二部讨论的是“体现”。更完整地说,讲“修养”的这两部,其实是四卷本中的二、三卷;前一卷为引子,讨论“我的艺术生活”,后一卷则讨论“创造角色”。

整部书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讲这一个小片断的目的,便是引出这“体系”两个字来。我们谈“自我修养”也好,谈“修炼之道”也罢,亦步亦趋地实作下去,到头来充其量只是摸透了一些边边角角。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体系的前情与后续,这条“从小工到专家”的道路便永无尽止。

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修养的“体验”,是对“我的艺术生活”的回顾;而“体现”,则是对“自我”的展示;审视自我才能避短扬长,进而把一个新作的角色演出“我的”味道。真正的演员是能将自我融进角色的,唯有如此,他才不可超越亦不可模仿——无可替代。可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抓住了演员进化的本质:演我→我演。而这个本质,仅仅通过学习“如何修养”是无法了解的。

同样的,即使是百千次地阅读《程序员修炼之道》,即使将这些“道”记得烂熟于胸,行得游刃有余,若不能看到它的体系,就仍然离作者所述的“程序员”还很远。

你得站在作者的角度来读书。

换而言之,你得思考:作者正在怎样写他的思想?

作者写过一个故事:

弗里吉亚的国王戈尔迪斯曾经系过一个没有人能解开的结。据说能解开戈尔迪斯结谜题的人将会统治整个亚洲。亚历山大大帝来了,用剑劈开了这个结……他后来的确统治了亚洲的大部分。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在想:嗯,亚历山大大帝求解的方式不同。因此,我进而得到一个结论:这个求解的方式是可以学习和重现的,所以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显然的,即使我用同样的方式劈开了这个结,我也不可能变成亚历山大大帝。

过了一天,再读这段文字时我的想法却变了:嗯,不是求解方式不同,而是亚历山大大帝对“解”的认识不同。

你如何认识你所面临的事物,决定了你的行动与收获。

如同我看这本书,自一开始便不是看作者欲传授的方法,而是关注作者的思想以及思想、方法以和表达的体系。

在最初决定读这本书时,我在目录页之后写下了如下5个问题:

1、可否将所有章节分成3个部分,并用3个词分别概括它们?

2、凭感觉说,从标题中你认为这些文章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味?

3、可否通过标题来找出一个你想要反驳的观点?

4、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观点来反驳?

5、(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本书的写法有没有什么是你不喜欢的?

随后我便忘掉了这些问题。

放下先入之见,我开始读书。

我不断地提出种种问题。

直到读到第43页时,我写道:这些内容到底在讲什么啊?

我的意思是:它们为什么会被放在一起?或连续?或相关?或互证?

我再一次回到目录,回到上面的5个问题。大概用了两分钟,我画下了一副图(图中的数字是篇章的序号)。

 

 

 

于是,此后我的评注中就只有感想可言,而没有问题可问了。

提出问题,跟随问题,思考——这就是我的读书法。

这也是我的架构方法。

回顾上述过程,这既是对一个体系的认识的过程,亦是抽取这个体系的架构的过程。

那些散落在书页旁边的评注,读者可无视、略读,或弃若敝履。

 

 

 

周爱民

20114  杭州

 

阅读(85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