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8133
  • 博文数量: 5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8-11-28 11:17
个人简介

KA卖场课题研究者 武汉格洛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擅长研究分析如何操作供应商与KA卖场的联合运作,尤其对供应商与卖场的合作关系有较系统的研究。 Email: hj@senpan.net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21年(14)

2020年(12)

2019年(25)

2018年(4)

我的朋友

分类: Windows平台

2019-05-30 19:38:34

卖场管理研究/黄静


在卖场众多的费用名目当中,新品费是很常规的费用,也是供应商比较头疼的,还没进场就要交一大笔费用,还没开始产生效益就要投入。尽管现在盒马大先生说免除一切零供费用,成本最低优惠直达顾客,但大先生只有一个,更多的零售企业依然免不了各种费用,你还是直面现实比较理智。

 

控制新品的进场成本,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你关心不?当然话要一分为二的说,都想着新品进场不给钱,也不现实,卖场要生存,采购也要交差呀,新品进场少花钱不花钱,也得给采购理由,不然他凭什么干哪?其实说白了,控制新品成本不等于什么都不投入,少花不花就是个利益转化的问题,看你用什么样的利益转化方式去切入,你的方案是否打动采购,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在说新品进场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之前,要厘清一个基本点,不同商品不同价值,要按照商品的特性来讨论新品成本的控制问题才有意义。卖场必须要进的新品,如:畅销品、稀缺商品、特色商品,基本上是卖场抢着要,你愿意先给他进就是对他的支持了,哪里还要给费用这一说。

所以,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卖场可进可不进的新品,即常规商品。在商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大部分新品还是属于常规品的,对此类商品,采购也是抱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态度。这就不得不想办法了,看你的理由是否充分,让采购同意,愿意低成本引进你的新品。一般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思路:

费率包干

 

对于新厂家来说,可以先以一个品牌或少量单品的方式签入场协议,并在合同里约定一个%作为新品费用,这样的话就不用再单独就每支单品交新品费了,后期就可以再进新品了。如果当时进场的时候是多品牌多单品的谈判进场的话,会交一笔很大的进场费用,并且后期每支单品都要交新品入场费用。注意:点数不能签高了,不能约定品种数量,不能约定品牌数量,要模糊化处理。

费用混搭

 

不要单纯的谈新品进场,这样会纠结在新品费上,应该把进新品进场和后期促销绑在一起谈,新品费、促销费、推广、促销员等各种费用一起处理,会比只谈新品费来得划算,再说,你新品进场后本来就会涉及到这些各种各样的一大摊事儿,做一个整体的新品进场销售方案一起谈,省事又节约,大家都高兴。

推广力度置换新品费用

 

卖场要的不仅仅是新品费,采购还有各种压力:业绩、价格形象、顾客引流、彩页海报、人气单品等等,面子里子都得要,顾此还要顾彼,我是采购我容易么我?~~~~所以,供应商不要自己跳到一个坑里把自己困住,谁说每个新品进场必须交费的?采购要控制的是整体指标的平衡,可以做各种资源的组合置换的,所以,你在谈新品进场时大可思路开阔一些,超低价、大推广、活动,只要看起来够美,完全可以谈免新品费嘛,因为你有足够的吸引点打动采购,让他愿意舍弃新品费来获取你的其他资源。

 

货品搭赠不交费用

 

供应商手里有的是货,但货卖出去才是钱,所以,可以考虑要钱没有,要货一堆,用搭赠的方法来抵费用,十箱送一箱,也是10%的折扣嘛,也等于是让卖场多赚10%的前台毛利嘛,这样采购的销售报表会很好看,尤其适用于采购当时整体销售毛利偏低的情况,所以,进新品之前也是要多功课的了解卖场、采购当下的问题和需求,才好找突破口。

好商品搭配普通商品

 

这个道理跟香烟的销售是一个模式,要紧俏的香烟就得搭上些卖不动的差烟,这个对代理商尤其适用,通常代理商都是同时代理很多品牌的,大品牌的好卖不赚钱,小牌子的毛利高不好推,这时候就可以用好商品搭常规商品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常规商品的进场成本。

搭品类新概念的顺风车

 

这个怎么说呢,就是当市面上出现某个新品类、爆款单品的时候,同行业的厂家可快速跟进,推出类似新品,看谁的反应快,卖场通常也乐意把新品类做大,所以,这时候去申报类似新品,是很容易低成本进入的,只要商品品质没问题,品牌和概念都可以用,

特卖、特供商品

 

如果你告诉采购,你的新品只供应他们一家,只给他们家销售,其他的渠道和商家都没得卖,或者跟他家的品项结构不一样,价格不一样,他家具有专属性,唯一性和独特性,你放心,采购可以考虑不收你的新品费,你给了他尊贵的感觉,当然他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可这方法对供应商的产品组合策略是有要求的,需要全盘考虑,并跟市场政策接轨。

让顾客替你叫

 

卖场要进什么商品,重要的导向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进来的货得消费者买出去呀,所以,消费者要什么,采购就要进什么。比如说像麦德龙这样的卖场,就可以让门店以专业客户需要的理由强烈要求引进,当各个门店都有需求反应上去的时候,采购就不得不考虑了引进了,他开口找你要和你找他报新品,这个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你的工作就是找人去各家店写顾客意见,去投诉,不要告诉我你不会哦~~~

多要资源,降低成本

 


 

阅读(5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