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90195
  • 博文数量: 465
  • 博客积分: 8915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63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7-30 15: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65)

文章存档

2017年(33)

2016年(2)

2015年(4)

2014年(29)

2013年(71)

2012年(148)

2011年(178)

分类: IT业界

2011-06-29 16:25:53

曾经的8848,远离真实的代价

阅读了前面章节的朋友,应该知道在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时,倒闭了一大批曾经风生水起的互联网企业。这里面有家叫做8848的公司,虽然现在 域名已经指向了淘宝网,但是从历史文物中翻出这家公司来看,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电子商务这一在互联网中举足轻重的领域,也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8848,曾经是地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曾经是2001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之巅。8848由王峻涛(网民:老榕)创立于19991月,从4个人、16万人民币起步,至2001年,成为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CNNIC的调查),这期间先后融资约6000万美元。当时轰动全国的“72小时生存试验”,8848的购物袋连续几天出现在CCTV-2的黄金时间,8848从此作为唯一真的可以通过在线支付买到东西的网站闻名全国。中国网民只知8848,不知当当和卓越,用“绝对垄断”来形容当时8848在网上销售中的份额是一点不为过的。

与更早“瀛海威”的败北一样,8848短暂的辉煌后归于尘埃,两者的经历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方面,8848提供了太过超前用户需求的商业服务,如王峻涛当时提出了电子商务“三座大山”的说法:一是当时中国网民只有400万人,决定了电子商务商业机会有限;二是物流和配送的难题;三是最大的困难就是网上支付难题,以及远距离购买的信任危机。8848烧着风险投资的钱,组织货源,开发配送渠道,解决支付问题,甚至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用比传统商家高10倍的成本去销售一罐可乐。8848变成了一家超前和脱离中国网民实际电子商务消费基础而提供服务的企业。另一方面,8848的背后短视资本没有坚定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导致8848不能够坚持BT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更加不能谈继续坚持下去直到电子商务“三座大山”被推翻的那天。

对比现在和10年前的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之间的差别一目了然,也就决定了8848的生存困难。这个电子商务环境首先表现为电子商务概念在网民中的普及,然后是网民用户的接受和认可。10年前,国内大多数网民眼里的电子商务还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互联网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其次,十年前的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发达,用户无法安全、便捷地支付,同时收货又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在8848上的一次网络购物动辄半个月才收到货,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用户体验。

当时CHINAREN的创始人陈一舟(现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商务发展比美国慢20年,互联网技术只慢半年。如果说美国电子商务是“需求推动型”,那么这时候的中国电子商务则更多的是“技术拉动型”。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实践美国早在1980年初就已经开始,是美国企业的商务需求促进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最终促成了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但在中国,这个时期的电子商务却是由国内IT领域和媒体炒作起来的,它的概念先于中国实际传统商务的应用需求和发展。也就是说,在国内个人和企业用户还没有真正需要电子商务时,逐利资本的力量却把电子商务概念早早拉到了还不够成熟的中国。其实正是这种奇怪的现象一手“导演”了1999年中国电子商务精彩的开幕,同时这一现象也早已注定了2001年中国电子商务以一种令人悲哀的形式闭幕。

2000年,在完全“脱离用户需求”的电子商务假“起”真“落”的同时,另外3家表现出“紧贴用户需求”特征的互联网应用(搜索、即时通信、网络游戏)正在暗潮涌动和迅速崛起。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一书。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一书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Mull He编著。

中国互动出版网:

当当网:

 

阅读(51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