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37821
  • 博文数量: 465
  • 博客积分: 8915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63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7-30 15: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65)

文章存档

2017年(33)

2016年(2)

2015年(4)

2014年(29)

2013年(71)

2012年(148)

2011年(178)

分类: IT业界

2011-12-30 16:17:36

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 

[]Christopher Vogler(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王翀 

ISBN 978-7-121-14410-3

201111月出版

定价:69.80

16

380

如何写作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编剧(作家)?这便是本书所研究的两个终极问题。

传奇大师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论一出,立即震动了西方编剧界,《作家之旅》也被公认为好莱坞电影人的必读书目。

本书不但讲述写作的智慧,同样讲述人生的哲学。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之旅中前行,克里斯托弗沃格勒此时就是一位资深导师,指点我们走好作家之旅

国内名家力荐

很牛的思路,很牛的书!把戏剧、电影、小说都打通了!

——孟京辉,著名导演、编剧,作品有电影《像鸡毛一样飞》、戏剧《恋爱的犀牛》。

如果我被发配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写剧本,出发的时候,不管行李多重我都会把这本书塞进旅行箱。

——俞白眉,著名编剧

同样的故事,因为讲述者不同,可能讲得无聊乏味,也可能精彩绝伦。这本书揭示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果你想学会用电影语言讲一个好故事,就看这本书吧。

——李杨,著名导演、编剧,作品有电影《盲井》、《盲山》

这本书蕴藏着讲故事的智慧和方法,内行外行都应该看看。

——过士行,著名编剧 作品有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戏剧《鸟人》和《厕所》

《作家之旅》融合了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两书的精华,为我们揭示了故事的原理和真相,编剧必备。

——张小北,资深影评人,编剧

这部《作家之旅》是一本好莱坞电影英雄养成手册,堪称创作指南,它告诉你怎样在电影中讲述一个英雄的故事,实用而具有启发性,对于一系列经典影片英雄叙事的分析,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的确是学习电影的一本必备书籍。

——李彬,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

国外名家力荐

只要有编剧问我,我就会说,全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沃格勒召唤出了古代的工具,并交给读者使用的方法,让故事中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作品有《黑天鹅》、《摔跤王》和《梦之安魂曲》

读这本书就像是把故事研讨会上最聪明的人带回了家,在你写剧本的时候它会在耳边告诉你该做什么。在书中,克里斯托弗·沃格勒手把手教我们连接故事与主题,让故事充满活力。

——琳达·奥伯斯特,制片人,作品有《一日钟情》、《超时空接触》和《西雅图夜未眠》

《作家之旅》是一本具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讲故事指南。它所阐述的叙事结构的观念新鲜并且具有时代感,同时关照了我们文化的根——神话。

——查尔斯·罗塞尔,导演,作品有《蝎子王》、《变相怪杰》和《蒸发密令》

这是一本充满了见解和启发性的经典之作。不论专业作家还是业余作家,必读此书。

——理查德·扎纳克,制片人,作品有《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戴茜***开车》和《大白鲨》

这本书是关于我们所写的故事——或许更是关于我们生活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艺术、本质和目的方面,这本书是我见过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布鲁斯·乔尔·鲁宾,编剧,作品《精灵鼠小弟2》、《天地大冲撞》和《人鬼情未了》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是《作家之旅》背后的天才,所有电影编剧的书架上都应该有这本书。它研究了古代神话,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

——《淡入》杂志(文章《你需要知道的100位好莱坞人物》)

这本书是当今业界圣经。

——《间谍》杂志

从《作家之旅》第一版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来,余波直到现在还在荡漾。第二版的印行已有将近十年,世界各地的一些故事工作室努力地检验着第二版里的思想。作为故事结构的讲师和迪士尼公司的故事顾问,我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想法,它们在现实世界经历了直接的捶打,但愿能令它们有所成长。

我希望第三版新加入的篇章能够反映英雄之旅观念的新发展。新的内容包括故事是活的”“两极化”“身体的智慧”“宣泄,还有我这几年在好莱坞和欧洲讲学和实践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其他思想。我把这些新的文字集结成了附录,放在回顾旅程之后。

在上一版印行以来的九年时间里,我在世界各地游历,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写作、出版和电影制作的工作里去,也为好莱坞的大公司做任期式的工作。在第二版发行之后开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在那里做故事分析员)这次回去,一干就又是四年。这回的工作级别比以前稍微高了一些,我成为了福斯2000  故事片的研发经理,责任和压力比以前更大了。我参与了《生死豪情》、《活火熔城》、《安娜与国王》、《细细的红线》和《搏击俱乐部》的故事研发工作。神话结构、约瑟夫坎贝尔与卡尔荣格思

想影响了我对叙事的理解,不过现在来考验它的不再是动画片,而是面向成人观众的高成本影片。

福斯2000对于研究权力的运作来说是梦幻之地。我在过去也知道有这样的地方——关于编剧、故事和电影的决策将在那些会议室里产生,但作为一个故事分析员,我从来没有进去过。这些会议室里的讨论如同炙热的岩浆,以前我只能听到它们在远处嗡嗡作响。而现在,我已经完全置身其中了。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成熟的环境,全靠严格基于个人责任的工作原则无声地管理。不允许抱怨,没有借口。同样的高强度也适用于故事。每个构思、每个评论、每个建议都必须经过常识、逻辑和娱乐业直觉的严苛考验。我有幸与业界最棒的故事智囊们一起工作,他们的核心是福斯2000的创始人劳拉泽斯金,除了她以外还有很多天才的经理、编剧、导演和制片人。在这个严格的工作室里,我学到了分析故事的实用技巧,还有描述角色和故事情形的很多方法。我希望这些收获能够丰富这一版的新篇章。

我在福斯2000的收获之一是用我的身体来评判故事是否有效。我意识到,好的故事会以各种方式影响我身体的器官,特别好的故事则会同时刺激多个器官。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会抓住你的内脏,掐住你的脖子,让你心跳加快、气喘吁吁,眼睛充满泪水,脸上浮现笑容。如果我从某个故事里没有得到什么生理反应,就会知道它只在理性层面对我有影响,因此它很可能没法打动观众。我写下了关于身体的智慧的新章节,表达了这些想法。

当我结束在福斯2000的工作时,我想写作并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我很快就开始写一部动画片——这源于我去慕尼黑讲学的经历。在那里,制片人埃伯哈德容克斯多夫希望我写一部剧本,关于最受欢迎的欧洲中世纪小丑蒂尔埃伦施比格 的快乐历险。我小时候就读过关于蒂尔的故事,了解他丰富多彩的性格,于是我就高兴地接受了挑战。容克斯多夫先生是个精力充沛、富有魅力的人,与他以及他的国际艺术家团队一起工作是件很愉快的事。埃伯哈德甚至说服我给电影原声写了两首歌的歌词,这对我来说是真正的挑战。影片以《蒂尔埃伦施比格》为名在德国上映,我希望有一天它会以英文名《小丑蒂尔》发行英文版。这一经历教给了我非常多的东西,我也试图将其纳入第三版。

之后,我作为执行制片人参与了一部独立电影《P.S.你的猫死了》——由身兼演员/导演/编剧的史蒂夫古滕贝格改编自詹姆斯柯克伍德的同名戏剧

和小说。这让我在剪辑室里待了几个月——对我来说,剪辑室也是电影业的神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我喜欢成天坐在黑暗之中,眼睛盯着画面,让电影翩翩起舞。我称剪辑室为潜水艇,那是一个聚精会神的极乐世界,召唤我所有的创造性细胞,并且迫使我阐明自己的想法,与同事创造性地交流。我发现,剪辑的过程和写作的过程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我想象着将两者组合起来的新可能。我领悟了新的原则,也让原有的理论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对我来说,剪辑的过程非常像制造木船,就像维京人做的豪华龙舟一样。故事的脊柱相当于龙骨,主要的情节点则是船的肋材,而一场场的戏和对白是厚板和帆缆——它们构成了一艘完整的船,你希望这艘想象力之船会在观众的注视下乘风破浪。

在剪辑室获得的另一个收获是进一步认识到了焦点的重要性。我意识到,注意力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东西,如果观众花两个小时观看你的作品,他会付出很多的注意力。一部作品里注意力的焦点是有限的,你从结构里拿出越多的东西,就会有越多的焦点留给剩下的部分。剪掉台词、停顿或整场戏会让其余部分的焦点更加突出,相当于把大量散射的灯光集中成几束明亮的光柱,瞄准有选择的重点。

P.S.你的猫死了》在短暂的上映之后发行了DVD版。在这次冒险之后,我大部分时间在为各地的各种国际影视课程讲学。最近,我回到了好莱坞公司的世界里,在派拉蒙影业任职,也为其他公司做一些顾问工作。我放手尝试新的工作,给漫画《乌色黑骷髅》的第一部写故事,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日式风格的连环画。创作这种电影感十足的艺术就像写电影剧本一样,需要非常强调视觉效果。

我希望与各种艺术家合作过程中的收获能提升这本书。跟画家朋友米歇尔蒙特兹和弗里茨斯普林迈尔的合作很愉快,本书章首的插画就是他们的作品。

我已经列举了这些年所受的影响——也就是这一版变动的原因。而我把一些最宝贵的时间用于在海滩漫步、思索事物背后的道理和规律。我试图去理解太阳、星辰和月亮划过天际的原因。我意识到,就像声波一样,整个宇宙万物其实都是最初声音的回声和回声的回声。那最初的声音并非大爆炸式的音效,更像是大锣鼓的响动,从一个集中的小点发出了创造性的振动,经过发散、回响和碰撞,

形成了所有的一切——包括英雄之旅。我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落下,通过视线所及的岛屿和山峰看冬夏至和春秋分,把它们当做我自己的巨石阵 ,吸引我苦苦思索故事的位置和自己在故事中的位置。我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曾接触过英雄之旅的人,祝你们一路平安。对于熟悉以前版本的人,我希望你在这一版中获得新的惊喜、找到新的关系。希望它能助你完成你的创造性之旅。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于加州威尼斯

2007226

思想如海浪,从作者的头脑中生发出来,与他人的思想碰撞,激发出新的波浪再返回给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思想,波浪越来越多。《作家之旅》这本书中的思维经过传播之后产生了回响,包括有趣的挑战和批评,也有和谐的共振。我将在这里回顾这本书出版之后返回的波浪,并且简述我送出的新波浪。

在这本书里我描述了英雄之旅(The Hero’s Journey这一套思路,它来自于卡尔荣格 深刻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 对神话的研究。我试图把他们的思想应用于当代的故事创作,希望引导作家认识来自于我们内心最深处和遥远过去的贵重礼物。起先,我想寻找设计故事的原则,但在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另一样东西:一整套的生活原则。我开始相信,英雄之旅也是一本人生手册,这套完整的教程能够教你如何驾驭人生。

英雄之旅不是新发明,它只是对事物的总结。它是一种对美丽结构的认识,

是一套管理人生和讲故事的原则,就像掌管着物质世界的物理学和化学一样。你很难否认英雄之旅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某处,它就像一种永恒的真理、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形态、一种神圣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无限的和充满变化的衍生品,各个都反映着基本的精神。

英雄之旅会向很多维度延伸,描述着不止一种的真实。它精确地描述了旅行的过程、故事必不可少的部分、作家的希望和失望、灵魂在人生中的旅程,还有很多很多。

这本书的探索对象具有这么多维度,它自然也是多维的。《作家之旅》是给作家的书,而它也可以作为人生的指引——所有时代的故事都精心地包裹着人生的讲义。有些人甚至把它当做某种旅行指南,在实际的旅行中预测不可避免的起伏。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在讲故事和写剧本以外的层面影响了他们,他们或许从英雄之旅的描述中获取了对自我人生的认识、某种看事物的实用方式、某种指出当前问题的语言或原则,还有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神话和文学作品里英雄的磨难,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故事给了他们大量经过时间检验的生存策略、成功与幸福指南,给了他们信心。

也有人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印证自己想法的证据。我经常会遇到没听说过英雄之旅这个名字但却了解它的人。他们在阅读或听人描述之后,会发现这一模式印证着自己在故事和人生中的观察,他们会经历愉悦的震动。当我第一次在坎贝尔的书《千面英雄》里遭遇英雄之旅的概念,并听他充满激情的讲解时,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而坎贝尔第一次听他的导师海因里希基莫 讲述神话时也有同感。正是通过基莫,他获得了一种看待神话的态度——神话不是古人抽象的理论抑或离奇的信仰,它们其实是理解如何生活的实用模型。

实用指南

写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从那些不着边际的神话元素中整理出容易理解的实用写作手册。在这种实用精神之下,我很满意达成的效果——相当多的读者说这本书能作为实用的写作指导。职业作家、新手和学生都认为它是有效的构思工具,能印证自己的直觉并给他们的写作提供新的思想。影视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们告诉我,这本书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帮他们解决了故事当中

的问题。小说家、剧作家、演员和写作教师也在他们的工作中应用着书中的思想。

让人欣慰的是,这本书已被广泛认为是标准的好莱坞电影编剧指南。《间谍》杂志称之为业界的圣经。这本书通过在国外的出版(英国版、德文版、法文版、葡萄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冰岛文版等),将影响力扩展到了大好莱坞地区——全世界讲故事的人群。很多国家的电影编导和学生都表达了对英雄之旅思想的兴趣和对这本实用指南书的喜爱,尤其是在故事构思和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这两个方面。

使用《作家之旅》的人各不相同,不仅包括文艺形式和类型各异的作家,也包括教师、心理学家、广告经理、监狱辅导员、电子游戏设计师,还有神话和流行文化领域的学者。

我深深地相信,英雄之旅的原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过去的故事写作,还会在未来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讲故事的人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了解。约瑟夫坎贝尔的伟大成就是,把故事结构中蕴涵的人生原则阐述清楚。他写出了没人写过的叙事规则,激发作家们挑战、考验和修饰英雄之旅。我看到,作家们摆弄着这些思想,甚至把坎贝尔式的语言和术语直接放到了戏里。

清楚地了解英雄之旅模式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从这一母体当中很容易就会产生毫无思想的套路和僵化的角色。如果做作而迟钝地使用这套模型,它就会变得乏味并且毫无悬念,但如果作家能吸收它的思想,并用崭新的思维和惊人的组合重新创造它,它就会由陈旧的古董变化为让人吃惊的新颖形式。

质疑和批评

因为有强大的敌人,我们才拥有强大的飞机。

——美国空军谚语

这本书里的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质疑或批评。我很欢迎批评,因为这体现了思想的价值。可以肯定的是,挑战的声音比正面回馈更能让我学到东西。就像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 所说的那样,写书或许是唯一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能保留的研究方式。而在正面和负面的反响中收获,也是这种研究的一部分。

自从这本书在1993年出版以来,我继续在电影业的故事创作领域工作,参与过迪士尼、福斯和派拉蒙的项目。我有机会在这些大舞台上实践英雄之旅的观念。我看到它发挥了作用,但也看到了自己对它缺乏理解、有待调整的地方。通过参与好莱坞的故事研讨会和全世界的电影市场,我对好故事的理解在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舞台上获得了考验,我所尊敬的同事给过我反对、怀疑和质疑,观众也给出过反馈,我希望自己的认识能因他们而成长。

与此同时,我还一直在好莱坞以外的广阔世界中教授着《作家之旅》,它把我带进了世界的好莱坞——国际电影圈。我在巴塞罗那、毛伊岛、柏林、罗马、伦敦、悉尼等地有幸看到英雄之旅的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发展。

不同地方的口味和思维方式在很多层面上激烈地挑战着英雄之旅的观念。每种文化对英雄之旅的定位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地的角色身上常会有某种特点违背某些规律,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或者强调的重点不一样。我的理论框架经历了来自所有角度的晃动,我觉得它因此更加丰富了。

是格式,而非公式 

首先,我必须先讨论一个针对《作家之旅》的反对意见——有些艺术家和评论家怀疑它过于公式化,会导致陈腐情节的重复。我们对于这些原则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一些职业作家从根本上就不喜欢分析创作的过程,他们强烈主张学生应该无视书本和老师,想做就做就行了。一些艺术家选择回避系统化的思考,拒斥所有的原则、典范、思想流派、理论、模式和构思。对于他们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完全依靠直觉,不可能受经验法则支配,而且不应该被简化为公式。他们说得没错。在每个艺术家的心里都有一块圣地,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被抛弃或故意忘记,只有艺术家的心灵和灵魂能够凭直觉作出判断。

但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原则,那些声称自己拒绝原则和理论的人也没法否认这么几条:避免公式化;质疑秩序和模式;反对逻辑和传统。

坚持拒斥一切格式的艺术家其实也对格式有所依赖。他们的作品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来自迥异于普及的文化模式和常规所产生的巨大反差。然而,这些艺术家的风险就是只拥有有限的观众,因为大多数人没法认同彻底反传统的艺术——从根本上说,它没法和通常的审美经验产生交集。他们的作品可能只有其他的艺术家能够欣赏——他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小众。想影响到广大的观众,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式。人们期待格式、喜欢格式——只要它具有某种新颖的组合或设计,只要它没有落入毫无意外的俗气里去。

另一个极端是好莱坞的大公司,它们用传统的模式吸引最广泛的观众。在迪士尼公司,我看到过故事原则的简单应用——比如让主角成为无水之鱼”——它考验着故事能否吸引广大观众。在当时,迪士尼的决策层相信,研究故事和角色必须回答一些固有的问题:故事里有没有冲突?它有没有主题?这个故事能不能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说明白,比如别以貌取人或者爱情价更高?故事里是否有一系列清晰的发展和行动,让观众在叙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节奏?角色有没有能与观众产生联系的相应背景和可信动机?他们是否经历了情感反应和成长的真实阶段(角色弧)?

即便仅仅出于业务量巨大的原因,制片公司也有理由用原则构思故事,并用某种标准来评价和发展故事。好莱坞一般的公司或制片部门会同时购得或生产150200个故事,作为前提他们每年必须评价经纪人递过来的几千个具有潜力的方案。为了能够处理大量的故事,就必须采用某些批量生产的技巧,比如标准化——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有所节制,而且得敏感地区别对待每个故事的需求。

标准的语言 

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标准化的语言,它能发出成千上万的信号,对讲述大量故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人规定这种语言,但它成为了行业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都必须会。新手很快就能学会这些由编剧、电影导演们代代相传的行话、思想和假说。简略的表达方法让大家能够迅捷地交流关于故事的想法。

同时,新术语和概念被不断地创造出来,用以反映变化的情势。下级的制片人会仔细听取老板的见解、哲学和排序原则。人们让领先者领航。所有的专业术语、警句和经验法则都会被总结并传递下去,成为那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业界知识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传来的智慧能产生成功的、受欢迎的娱乐影片,则更会如此。

很明显,英雄之旅的语言正在成为编剧共用语言的一部分,它的原则被有意识地用于创作非常受欢迎的电影。但这种自我意识中存在着危机。过度依赖传统的语言或是最新的流行语,会让产品毫无思想,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愚蠢的做法是:肤浅而迟钝地使用英雄之旅的概念,把这个象征体系看得太死板,或是把它的格式任意套用到所有故事上。英雄之旅应该被当做格式,而非公式。它是启发灵感的源泉和参考,而非独裁者的命令。

文化帝国主义 

标准化语言及方法的另一种危险是地域差异,它能给去往远方的旅途增添情趣和刺激,它也会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搞得平淡无味。当前,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警惕着文化帝国主义,因为好莱坞故事技巧盛气凌人地输出,抹杀了各地的特色,美国的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文化预设产生了威胁性,随时可能抑制其他文化的独特风味。很多观察家认识到,美国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想想看,如果调料只剩下糖、盐、芥末和番茄酱,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欧洲的编剧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具有独特文化的国家开始联合起来。他们努力创造出超越国界的故事,因为本地的观众可能不够多,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制作成本。在美国公司正盛气凌人地追逐全世界的电影市场时,他们则跟美国公司激烈地展开了竞争。很多人学用美国的电影技巧,但他们也担心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传统会渐渐遗失。

英雄之旅是不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它有可能是——如果它被幼稚地解读、盲目地复制,或者不假思索地采用的话。但只要经过仔细地改写和本土化,让它反映当地的地理、气候和人民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特性,它对任意一种文化里的编剧来说都可能成为有用的工具。

我发现,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对文化帝国主义非常警觉,或许是因为那里的人民不得不通过斗争建立自己的国家吧。他们打造出了跟英格兰不同、也独立于美国和亚洲的东西,受到多方的影响但又非常本土化,其中包含澳洲土地和原住民的神秘能量嗡嗡作响。他们指出了我对英雄之旅理解中隐藏的文化预设。尽管它能超越国界和时间,可以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中找到它的身影,但西方或美国式的解读会给它带来微妙的偏差。举例来说,好莱坞有着大团圆结局和把问题解决清楚的偏好,倾向于让有道德、招人爱的英雄凭一己之力战胜邪恶。我的澳大利亚老师指出:这些元素可能会给国际电影市场打造一些好故事,但它们没法反映所有文化的视点。它们让我了解了好莱坞式电影所带有的文化预设,也让我知道它没法表现所有的文化。

在国际交流中,我得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的很多国家给本国电影发放补贴,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维护本土电影的发展。每个地区、部门或者州政府都像一个小型的电影制片公司一样,它们开发剧本、给艺术家工作机会并且制作故事片和电视剧。我愿意为美国想象一幅这样的图景,好莱坞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联邦的每个州像电影制片厂一样为公民评价故事,提供制作经费,在支持本地艺术家的同时制作代表并提升本地文化的地方电影。

排斥英雄的文化 

有时候,我在旅途中意识到,英雄这一术语让来自某些文化的人不太舒服。澳大利亚和德国文化就是两种看上去有些排斥英雄的文化。

澳大利亚人不相信英雄的道德吸引力,因为这种概念曾被用来诱使一代代的澳大利亚青年男性去为英国而战。

当然,澳大利亚人有他们自己的英雄,但他们倾向于谦虚和低调,会比其他文化里的英雄更加不情愿投身冒险。和大多数的英雄一样,他们抗拒着冒险的召唤,但他们会持续表达不满,英雄的披风对他们来说可能永远都不会舒服。在澳大利亚文化里,并不追求领导权或者聚光灯,如果有人这么做就会被当成高个的罂粟,很快就会被砍掉。最招人喜欢的英雄是尽可能否认英雄角色的人,就像疯狂的马克斯 一样,不愿承担责任。

德国文化看起来对英雄这一术语有着复杂的感情。德国有着悠久的个人崇拜传统,但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与纳粹的遗毒玷污了这一概念。纳粹主义和日耳曼军国主义曾操纵并扭曲了英雄这一神话般强有力的符号,把激情用于奴役、反人性和毁灭。就像所有的原型体系、哲学或宗教信仰一样,英雄主义这种形式也会出于邪恶的意图而被努力地扭曲和利用。

在后希特勒的时代,德意志文化重新自我定位,英雄这一概念被暂时搁置。冷漠的冷血的反英雄更符合当下的日耳曼精神。现在,尽管总会有一丝浪漫主义和幻想的爱情,但不动感情的现实主义调子更受欢迎。德国人喜欢其他文化里虚构的英雄传说,但至少在目前看来,土生土长的浪漫英雄让他们不太舒服。

武士英雄

更常见的是,批评英雄之旅的人认为它代表了男性主导的战争文化。评判家把它看做鼓励年轻男性参军的宣传机器——一种美化死亡、美化愚蠢的自我牺牲的神话。他们说出了某种真相,因为很多传奇和故事里的英雄都是武士,而且英雄之旅的模式也曾被用于宣传和征兵。然而,如果因为这些模式有军事用途就否定和排斥它们,未免显得短视和狭隘。武士只是英雄很多形象中的一种,他也可以是和平主义者、母亲、朝圣者、愚人、流浪者、隐士,发明家、护士、救星、艺术家、疯子、恋人、小丑、国王、受害者、奴隶、工人、反叛者、冒险家、悲剧的失败者、懦夫、圣人、野兽等。我们能创造出很多种英雄的模式——这比它被滥用的可能性重要得多。

性别问题

有时候,英雄之旅被批判为一种雄性理论——男人把它编造出来,用于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它与独具特色的女性之旅毫不相关。可能是有一些雄性的偏见被放入了英雄之旅的阐释当中,因为很多这方面的理论家都是男性,而且我承认:我也是男人,必然会带着男性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但我也试图探索女性之旅与男性的不同之处。

我相信,很多人的旅途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会同样的出生、成长和衰老。但显然,作为女人意味着独特的周期、节奏、压力和需求。男性和女性之旅的形式可能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说,男性之旅可能更加线性,从一个外部的目标指向下一个,而女性之旅可能会在内外之间盘旋和转动。相对于一条直线或一个简单的圆圈来说,女性之旅更接近于螺旋状。另一种可能的模式是一系列的同心圆,女人向着圆心行进,然后再扩展出来。雄性需要走出去并且战胜阻碍、成就、征服和拥有,而女性之旅则需要保护家庭、与情感角力、变得和谐,或者培养气质。

女性能够很清楚地说明这些区别,我推荐的著作包括默林斯通的《当上帝还是女人的时候》、克拉丽莎平克拉埃斯蒂斯的《与狼一起奔跑的女人》、吉恩筱田博伦的《每个女人都是女神》、莫琳默多克的著作《女英雄之旅》,

还有《神话与象征的女性辞典》 。它们能作为起点,让你对英雄之旅男女两方面的理解更加平衡。(给男性的提示:如果在这点上持有疑问,可以咨询离你最近的女性。)

来自电脑的挑战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之后不久,几个人(边界护卫)跳出来说,计算机的出现让互动性和非线性的故事成为可能,而英雄之旅的技术已经过时了。这一批评论家认为,英雄之旅的古旧想法绝望地陷在了传统的结构里:开头、中间和结尾俱全,因果关系清楚,事件按顺序发生。他们觉得,新的浪潮会打翻旧有的线性趋势,让人们能够用任何顺序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点与点之间游走,把故事编织成蜘蛛网,而非线性的线索。

电脑与其鼓励的非线性思想创造出了令人兴奋的新可能。然而,给我讲个故事吧依然会带来快感。人们喜欢着迷地陷在故事里,愿意被故事编织能手牵着,走过故事。开车很有意思,但坐车也很有意思。相对于被迫集中精力选择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乘客会看到更多的景色。

互动性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听线性故事的时候,会在头脑中产生很多非线性的超文本链接。实际上,英雄之旅在电脑游戏和互动体验的世界里极度受欢迎。英雄之旅在千百年来积累了千万种变化,提供了无数的分支,能够构成无限的故事网络。

怀疑者的反馈 

在我旅行讲学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预设受到了挑战。这种预设就是:一个人能够产生改变的力量,需要英雄带来改变,改变一般都是好事情。我遇到过来自东欧的艺术家,他们指出,他们的文化对英雄能够改变世界具有深深的怀疑。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任何改变它的努力都是在愚蠢地浪费时间,任何尝试改变它的所谓的英雄都注定会失败。这种观念并没有站在英雄之旅的对立面——英雄之旅的模式具有灵活性,足以容纳愤世嫉俗的或务实的哲学,而且很多英雄之旅的原则在反映这些哲学的故事里依然有效。而且,我必须承认,不是所有人或所有文化都会乐观地看待英雄之旅的模式,他们有可能是对的。

可你怎么解释…… 

令人兴奋的是,我们能从英雄之旅的观念学到无限的东西。每次面对新的故事,我都会发现令人吃惊或喜悦的转折,而生活本身也会不断地提供新的视角。

比如,我对阴影这一原型的理解就一直在发展。我被这种模型的力量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特别是因为阴影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仓库,储藏着尚未表达出来的感觉和欲望。如果你不珍惜自己的才华,不听从灵感的召唤,不忠于原则和理想的话,阴影的力量就会累积。它具有巨大而微妙的能量,会在很深的层面与你交流,或许会蓄意破坏你的努力、打乱你的平衡,直到你明白了这些事情带给你的信号——你必须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你的天性,否则你就会死去。几年前的一起车祸让我认识到了阴影难以对付的力量,我意识到自己心烦意乱,缺乏和谐,如果我不找到表达自己创造力的方式就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有时,学生脸上的困惑表情让我知道自己没有完全想通英雄之旅的某些方面。有些人困惑于模式里的各种转折点和磨难,特别困惑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被我称为磨难的中间点和被我称为返回之路的第二章高潮。尝试着对其进行解释,让我产生了新的领悟。每一幕就像交响乐里的乐章一样,它具有自己的开始、中间和结尾,还有自己的高潮——它是张力的最高点,就出现在每一幕结尾之前。这些幕内的高潮是环形图上重要的转折点。

在罗马讲学的时候,我发展了这种想法,找到了另一种描绘英雄之旅的方式:不是圆形,而是钻石形。我解释到,每一章都把英雄送上了一条具有特别目标的轨道,而每一章的高潮都会改变英雄的方向,指定一个新的目标。比如,英雄在第一章的目标可能是寻找财宝,但在越过第一道边界时遇到了潜在的恋人,目标可能就变成了追寻爱情。如果中间点上的磨难让恶人抓住了英雄和恋人,那么下一乐章的目标会变成逃跑。如果恶人在返回的路上杀死了恋人,最后一章的新目标则又成为了复仇。以往的目标可能都已达到,或者,尽管英雄追逐的目标表面上不断改变,实际上在各个阶段都始终延续的某一总目标,比如学会自立或者坦然面对过去的失败。

为了图解这种思路,我把英雄在每一章节里的目标画成直的目标向量,而不是曲线。把圆形的弧度捋直之后,在每个四分之一的位置产生了90度的明显转折,表示出英雄的目的可能发生剧烈的改变。每条直线代表英雄在该行动中的目的——逃离正常世界的限制,在陌生的地方生存,获得恩惠并逃离陌生的土地,带着让世界复苏的某样东西安全地回家。

我高兴地意识到自己画出了一个反转的棒球场。我经常觉得球场的结构与英雄之旅的模式有类似之处。棒球可以被解读为人生的另一种象征,跑垒员就像英雄一样经历旅途的各个阶段。

或许探索英雄之旅无限可能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应用到一定数量的电影或故事中。为此,迈克尔威斯制作公司准备了书和光盘,取名为《电影里的神话》。它们用英雄之旅的视角来解读大量的流行电影。这是一种考验其思想的方式,你会自己看到它是否合理并有效。你能看到它是如何在宏观上发挥作用的、在个别案例中产生转变。通过比较大量的实例,也通过有趣的例外,你会发现更多的原则、价值和关系,他们帮助业内人掌握英雄之旅。

在第二版的结尾,我在回顾旅程这部分里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我利用神话和英雄之旅的工具分析了几部重要的影片,包括《泰坦尼克号》、《狮子王》《低俗小说》《一脱到底》,还有《星球大战》,我希望这些分析能够展示大众娱乐对神话原则的持续探索。

故事里的英雄最终会有结局,与之不同的是,理解并表达写作思想的旅程绝对是没有尽头的。尽管某些人类的处境永远不会改变,但新的事物却会不停地出现,英雄之旅会与之适应,反映它们。新的浪潮会卷起,然后落下,永不停歇。

 

阅读(202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