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81436
  • 博文数量: 412
  • 博客积分: 301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737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4-25 15:15
个人简介

学习是一种信仰。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12)

文章存档

2014年(108)

2013年(250)

2010年(11)

2009年(43)

我的朋友

分类: 项目管理

2014-05-28 10:44:49

一、PMP考试补充知识点:第二章:项目整合管理

1、项目选择

1)影响项目选择的管理问题:市场份额、财务收益、公众看法。

2)在选择项目(模型),组织战略是最关键的。

3)项目选择模型的评估标准:现实性realism,功能性capability,灵活性flexibility,易用性ease of use,成本cost

4)项目选择类型

A. 效益测量方法:比较法、评分模型、收益贡献、经济学模型

B. 数学模型:线形、非线性、动态、整数、多目标编程算法

C. 非数学模型:圣牛、经营需要、专家意见、比较利益模型

5)效益/成本比率(Benefit-Cost RatioBCR=收益/成本 (1 元钱带来几元钱的回报,收益指 payback,而非利润 profit

6)回收期分析(Payback Period):指一个时间期限,达到这个期限点,累计收益等于累计成本时,回收就完成了。回收期越短的项目,越早开始盈利。

7)净现值分析(Net Present ValueNPV):把所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都折算成现值,以计算净货币收益与损失。在进行折现时考虑了:

A)资金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的评价;

B)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

C)考虑了投资风险,风险大则采用高折现率,风险小则采用低折现率。

8)期望现值 EPVexpected present value):以固定折现率求出各种情况下的现值,再进行期望值计算(不考虑风险)。

9)内部收益率 IRR:是现金流的目前价值等于其原始投资时得到的贴现率,即NPV=0时所使用的利率。用来表明资金使用的效率。越大越好。

10)资本回报既受到利润的影响,也要考虑利率(资本成本)。

11)成本类型中,沉没成本是既成事实,无法补救的历史成本,因此是决策时无需考虑的一类成本。

12)当项目至少收回了项目中投入的资本(而非现金)加上资本成本后,才能为股东增值。

13)提早确认销售,能提高项目的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

14)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了另一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利益。

15)对某个项目而言,直接成本是由本项目直接产生的成本,而间接成本是指分摊到本项目上的成本。最典型的间接成本比如:公司大楼的水电费/管理费、公司总经理的薪酬等。管理间接费用很难,因为它们通常超出项目经理的控制能力之外。

16)圣牛模型 The Sacred Cow:权威人士的选择

17)比较利益模型:典型代表Q-排序法(Q-Sort):就是根据相对优点即比较利益进行分类及排序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决定了项目是否值得立项,而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项目的文件;因此可以说,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最终导致项目章程的诞生

 

3、项目章程

1)在考试中,有时候会出现“项目批准书”一词,其实就是指项目章程(project charter)。

2)项目章程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动用组织资源的权力;项目经理是负责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

3)项目经理任何时候都应该在规划开始之前被委派,最好是在制定项目章程之前。

4)项目章程中包含最初拟定的假设和制约因素,需理解(不只是记住)假设和制约因素(约束)的含义,给出实例时能够判断。

5)项目章程不止在项目整体启动时要用到,而且要在每个项目阶段启动时用到,在项目发生重大变故时也要用到——在这些时刻,重新评估项目章程,以确定项目是不是还在预定的商业目标上,项目是不是还值得继续做下去,是不是已经做好了继续下去的准备。

6)在一些情景题中,包含项目章程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的。

7)初步记录了干系人要求和期望

 

4、项目基准

1)属于项目管理计划。

2)项目中的基准有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和质量基准。

 

5、变更控制委员会(CCB

1)简单的说:负责批准或否决变更请求。

2)完整的定义:

A)由项目利害干系人组成而正式设立的组织;

B)负责审核、评价、批准、推迟或否决项目基准的变更;

C)所有的决定和建议均记录在案。

 

6、变更控制

1)变更方面会出现非常多的情景题,这种题在处理变更时一定要走正规的流程,要经过变更控制过程/系统,或提交变更控制委员会审议。

2)变更控制的流程:提出变更申请→评价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寻找处理变更的备选方案→征求项目干系人的意见→批准或拒绝变更→追踪变更的实施情况。

3)变更请求:一定要正式提出,而不能非正式。此外,变更请求可以直接或间接、由内部或外部提出,可以是可选择的,也可以使法律或合同强制要求的。

4)变更控制制度/变更管理计划是管理变更流程的。

5)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变更可自动确认,无需经过批准(2000 版内容),但所有的变更都最后都应该有评价。

6)变更管理的权限:

A)对项目章程的变更,只有签署或批准该章程的人(通常是管理层)才有权利批准变更,而项目经理只能提出建议。

B)对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目标的变更,或者对基准的变更,只有CCB才有权批准,项目经理可以分析变更的情况,提出意见。

C)对项目管理计划内的变更,或者可以通过赶工或快速跟进来解决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则项目经理有权作出决定。此外,项目经理通常有权批准紧急情况下的任何变更。

 

7、接口管理

在指导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与管理团队一起指导活动开展,管理内部的技术与组织接口;做好接口管理,可以防止单独模块都可以工作,但却无法作为一个整体工作的问题。

 

 8、项目收尾(结束项目或阶段)

1)在多阶段项目中,每个阶段都要做项目收尾(不是只有在项目全部结束时,才做项目收尾)。当项目提前终止(取消)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收尾工作。

2)每个项目阶段完成时,都要及时整理项目信息和经验教训(行政收尾),从而防止项目信息丢失。

3)项目是否完工,要由客户正式确认。

4)正式验收文件:

A)表明顾客或赞助人已经正式验收了可交付成果。

B)项目经理要对这一正式验收过程进行记录。

C)项目团队要通过这种书面文件的形式,使客户接受可交付成果。

5)项目收尾文件是一份表示项目已经完成的正式文件,要分发给干系人。

6)项目收尾时,并不需要把所有的项目记录移交给业主,而是移交授权项目提交的最终产品、服务与成果。

7)行政收尾(又称管理收尾)主要指收集项目记录、分析经验教训、存档项目信息等;合同收尾程序既涉及产品核实,又涉及行政收尾。

8)只有当项目的管理收尾/行政收尾完成后,项目才算结束。

9)项目收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评价;并且,要把这些评估结果记录到项目档案中保存,从而为下一次委派提供基础数据。

10)教训吸取文件包括:偏差的根本原因,纠正措施选择的原因与依据等。

 

9、项目审计

对项目、项目过程、记录、完成程度和发生的成本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的全面检查。

 

10、项目管理方法论

1)项目管理方法论是硬工具和软工具的集合,不要简单地把项目管理手册理解成为项目管理方法论。

2)使用标准项目管理方法系,最大的益处在于得到客户的接受和认可。

 

11、目标管理

目标式管理(MBO),最好是从工作分解结构(WBS)开始实施目标式管理,因为他将项目细分为若干个容易完成的部分。实施目标管理包含三个步骤:A.知道明确现实的目标。B.定期评估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C.在评估的结果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12、项目经理的角色

1)整合者

2)沟通者

3)团队领导

4)决策人

5)氛围缔造者

 

13、配置管理系统

 (1)配置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成果的统一完整,而对项目成果(产品组成部分、文档)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识别配置项、控制变更、记录变更内容、辅助审计等活动。

2)通常配置系统一般是自动化信息系统的(一套软件),也可以手动(一套文档制度)。

3)配置管理系统一般会包括变更控制系统这个子系统。

4)变更控制系统和配置管理的区别:变更控制系统是说如何做变更,是写具体变更的步骤,不包括具体成果;而配置管理系统包括变更管理系统,还包括每个成果的版本和每次变更的内容。

 

二、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之引导技术

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2012版的PMBOK)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工具和技术——引导技术。

其实在第四版的PMBOK中就已经有了这个技术,当时并不叫引导技术,而是:促进技术。在第四版的PMBOK的【10.3发布信息】一节中提到:

促进技术。建立共识和克服障碍。

由于全书只有这么一句,很多人没有在意。

 

到了第五版,“促进技术”正式更名“引导技术”,并使用与三个地方:

 

4.1 制定项目章程】

4.1.2.2 引导技术:引导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指导项目章程的制定。头脑风暴、冲突处理、问题解决和会议管理等,都是引导者可以用来帮助团队和个人完成项目活动的关键技术

4.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4.2.2.2 引导技术:引导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指导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头脑风暴、冲突处理、问题解决和会议管理等,都是引导者可以用来帮助团队和个人完成项目活动的关键技术

10.2 管理沟通】

引导技术。建立共识和克服障碍。

 

关键是“引导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引导技术,就是在某个引导者的带领下,把相关干系人带到想要到达的地方。再说得清楚一点:

需要有个“引导者”。这个角色的主要作用就是主持会议,同时要管理会谈内容。但他不应参加讨论,也不应影响结果,只是一个主持人,给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结构化的过程和工具,目标就是让会议开得有效,最重要的是,提高团队的合作技能!

引导是一种领导力风格。引导别人主动担当。

常见的引导技术:头脑风暴、冲突处理、问题解决、会议管理

引导者的常见工具箱包括:

头脑风暴

德尔菲技术

力场分析

建立愿景

递进提问

决策矩阵

确定优先级

偏差分析

……

 

三、项目的目标管理与SMART法则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SMART原则一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

示例:目标——“增强客户意识”。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增强客户意识有许多具体做法,如: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务的速度,使用规范礼貌的用语,采用规范的服务流程,也是客户意识的一个方面。

有这么多增强客户意识的做法,我们所说的“增强客户意识”到底指哪一块?不明确就没有办法评判、衡量。所以建议这样修改,比方说,我们将在月底前把前台收银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标准,这个正常的标准可能是两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或分时段来确定标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SMART原则二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目标离实现大概有多远?”团队成员的回答是“我们早实现了”。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对于目标的可衡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或客户的满意程度五个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其次可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从以上五个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还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SMART原则三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是要能够被执行人所接受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控制式”的领导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下属去完成,他们不在乎下属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即便是团队整体的目标。

定目标成长,就先不要想达成的困难,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

SMART原则四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因为毕竟工作目标的设定,是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的,不能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这时候提升英语水平和前台接电话的服务质量有关联,即学英语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直接相关。若你让她去学习6sigma,就比较跑题了,因为前台学习6sigma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准这一目标相关度很低。

SMART原则五TTime-boun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05531日之前完成某事。5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四、配置管理的流程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首先要制定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它是整个项目研发工作的基础。总体研发计划完成之后,配置管理的活动就可以展开了,如果不在项目开发之初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那么配置管理的许多关键活动就无法及时有序地进行,而它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项目开发状况的混乱,并注定使配置管理活动成为一种救火的行为。由此可见,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配置管理计划由CMO制定,主要内容是制定配置管理策略,制定变更控制策略,编写配置管理计划,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2)创建配置管理环境

  创建配置管理环境主要是由CMO设置硬件环境、设置网络环境、设置软件环境、建立一个配置管理库,储存项目中定义的配置项,安装配置管理工具,例如:ClearCase,VSS等,并提供配置管理培训。

3)配置管理计划的实施

   配置管理计划的实施由项目相关参与人员进行,主要是进行配置标志、建立配置基线、编制状态报告、招待配置审计和变更控制。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流程:

  — CCB根据项目的开发计划确定各阶段里程碑和开发策略;

  — CMO根据CCB的规划,制定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交CCB审核;

  — CCB审核通过配置管理计划后交项目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4)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

   执行阶段的配置管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 由CMO完成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 由DEV具体执行配置管理策略;

  — 变更控制。

  这三个层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在配置管理执行过程中,具体按照如下流程进行:

  — CCB设定研发活动的初始基线;

  — CMO根据软件配置管理规划设立配置库和工作空间,为执行配置管理人员做好工作准备;

  — 开发人员按照统一的软件配置管理策略,根据获得授权的资源进行项目的研发工作;

  — CCB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审核各种变更请求,并适时地划定新的基线,保证开发和维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五、配置管理系统和整体变更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配置管理系统和整体变更系统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也是PMP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员对此类题目经常出错。先对此做详细探讨,希望能对学员们有所裨益。

.配置管理系统(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CMS

配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由一系列正式的书面程序组成,该系统包括文件和跟踪系统,并明确了为核准和控制变更所需的批准层次。

配置管理系统是PMIS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识别可交付成果状态、指导记录变更。在项目管理中,其功能是作为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一部分体现的。

1.配置对象

配置的对象要么是可交付成果,要么是各个过程的技术规范。

2.配置管理的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方法,以便规范地识别和提出对既定基准的变更,并评估变更的价值和有效性;

通过分析各项变更的影响,为持续验证和改进项目创造机会;

建立一种机制,以便项目管理团队规范地向有关干系人沟通变更的批准和否决情况。

3.配置管理的手段

识别并记录产品、成果、服务或部件的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

控制对上述特征的任何变更;

记录并报告每一项变更及其实施情况;

支持对产品、成果或部件的审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注意:分清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配置管理目的与手段的区分是一个常考点,也易错。

4.配置管理的工作步骤:

配置识别。选择与识别配置项,从而为定义与核实产品配置、标志产品和文件、管理变更和明确责任提供基础。(相当于一个命名的规划过程)

配置状态记录。包括已批准的配置识别清单、配置变更请求的状态和已批准的变更的实施状态。(相当于执行过程)

配置核实与审计。确保配置文件所规定的功能要求都已实现。(相当于监控过程)

二、变更控制系统(Change Control SystemCCS

变更控制系统是是配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通常作为配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整体变更控制通过变更控制系统来完成。

一系列正式的书面程序,包括文档、跟踪系统和批准层次。

任何变更请求都必须是正式提出的。

该系统主要关注绩效测量基准的变更,如范围、进度、成本等。

变更控制具体工作过程遵循万能公式法则

三、配置管理系统与变更控制系统的区别

1. 变更控制系统是是配置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包含关系。

2. 关注的对象不同:

配置管理系统的对象:要么是可交付成果,要么是各个过程的技术规范。配置管理重点关注技术规范。

变更控制系统的管理对象:项目及产品基准(变更)。可以是产品的特性与性能(即产品范围),可以是为实现这些特性与功能的各种具体的项目工作(即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系统重点关注基准的变更。

 

六、关于变更请求的状态

 

 

七、对可交付成果考点综合整理与分析

引言:可交付成果这一概念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的概念之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现在我对可交付成果考点综合整理与分析,请大家参考

一、定义

在某一过程、阶段或项目完成时,必须产出的任何独特并可验证的产品、成果或服务。经常取其狭义的用法,特指外部可交付成果,即必须经项目发起人或客户批准的可交付成果。

二、可交付成果的三个形态

规划的可交付成果:制订项目管理计划后规划的结果,通常是一个项目规划后的一个目标。

可验证的可交付成果: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出,简称可交付成果,通常在过程、阶段或者项目结束时产生可交付成果。

确认的可交付成果:是指已经完成并经实施质量控制过程检验合格的可交付成果。主要是检查可交付成果的技术正确性,即验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够不够。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是指确认的可交付成果经核实范围验收后的可交付成果。对可交付成果的验收,主要由客户或发起人(验收的主体)进行,验收对象为可交付成果的可接受性,即验收可交付成果是不是客户或发起人所要求的可交付成果。

移交的可交付成果:结束项目或阶段的输出。

备注:关于可交付成果的演变的图示过程,


 

三、对可交付成果,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任何两个项目的可交付成果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尽管这些可交付成果之间可能非常类似,但是这并不能改变项目工作本质上的独特性。

可交付成果和知识在项目与运营的接口处发生转移。项目开始时,它们从运营转移到项目;项目结束时,它们从项目转移到运营。因此,通常项目的可交付成果需要转移到运营中时,往往会改变和影响运营工作。

当项目阶段没有交叉时,阶段结束以阶段性可交付成果的移交为标志,但注意:这仅仅是阶段结束的标志,划分阶段的目的仍是为了控制。阶段结束的时候通常要对可交付成果进行范围核实与产品核实,以决定其可接受性与完整性。

每个阶段开始前,都必须对之前的假设与风险重新评估,进而确定为实现本阶段可交付成果所需的过程。

 

八、PMBOK中的各大系统         

1、项目管理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PMS

管理项目所需的过程、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程序的集合。是一个外延最广的概念。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MIS

由收集、整合和传播项目管理过程成果的工具和技术所组成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切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平台,为项目从启动到收尾的所有方面提供支持,可以包括人工和自动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事业环境因素,也是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的工具与技术,事业环境因素与组织过程资产在此产生交叉;

3、配置管理系统(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CMS

    见另文:配置管理系统和整体变更系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变更控制系统(Change Control SystemCCS

    见另文:配置管理系统和整体变更系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工作授权系统(Work Authorization System WAS

定义:一系列正式书面程序的集合,规定如何授权(委托)项目工作。

目的:以保证该工作由正确的组织、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顺序执行。

内容:包括发布工作授权所需的步骤、文件、跟踪系统以及审批层次。

6、合同变更控制系统(Contract Change Control SystemCCCS

是管理采购的工具与技术。

合同变更控制系统规定了修改合同的流程。它包括文书工作、跟踪系统、争议解决程序,以及各种变更所需的审批层次。

合同变更控制系统应当与整体变更控制系统整合起来。是变更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7、记录管理系统(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RMS

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

项目经理采用记录管理系统来管理合同、采购文件和相关记录。

包含一套特定的流程、相关的控制功能以及作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一部分的自动化工具。

该系统中包含可检索的合同文件和往来函件档案。

 几大系统的关系见下图:

 

 

九、项目收尾(结束项目或阶段)

项目收尾(结束项目或阶段)这个知识点主要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在多阶段项目中,每个阶段都要做项目收尾(不是只有在项目全部结束时,才做项目收尾)。当项目提前终止(取消)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收尾工作。

2)每个项目阶段完成时,都要及时整理项目信息和经验教训(行政收尾),从而防止项目信息丢失。

3)项目是否完工,要由客户正式确认。

4)正式验收文件:

A)表明顾客或赞助人已经正式验收了可交付成果。

B)项目经理要对这一正式验收过程进行记录。

C)项目团队要通过这种书面文件的形式,使客户接受可交付成果。

5)项目收尾文件是一份表示项目已经完成的正式文件,要分发给干系人。

6)项目收尾时,并不需要把所有的项目记录移交给业主,而是移交授权项目提交的最终产品、服务与成果。

7)行政收尾(又称管理收尾)主要指收集项目记录、分析经验教训、存档项目信息等;合同收尾程序既涉及产品核实,又涉及行政收尾。

8)只有当项目的管理收尾/行政收尾完成后,项目才算结束。

9)项目收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评价;并且,要把这些评估结果记录到项目档案中保存,从而为下一次委派提供基础数据。

10)教训吸取文件包括:偏差的根本原因,纠正措施选择的原因与依据等。

 

 

 

阅读(9365)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