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7608
  • 博文数量: 174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8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8-04-16 06:5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74)

文章存档

2020年(7)

2019年(29)

2018年(138)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8-12-20 00:01:29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
以前,只知道新东方是教英语的,也培训挖掘机司机,一直不知道他们还研究家庭教育。读了《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一书,才知道他们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已经举行了十届。我手里这本是第十届的论坛实录,同事参加活动抽的奖品。
因为对其中的一些内容颇为认同,也印证了自己的疑惑,于是摘抄下来,与大家分享。
1.何庆《当代家庭生活哲学的思考》
向善教育:0-12岁。通过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承担责任,进行生命体验。是培养孩子反哺能力的第一阶段。
择善教育:13-15岁。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当我们步入中年时,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我们生命体验进程中可信赖的帮手。
至善教育:16-18岁。培养孩子的社会化事业属性,鼓励其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人生无穷的责任和义务。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即当我们步入老年时,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我们生命实践进程中可信赖的依靠。
2.龙迪《重建家庭生活,滋养身心健康》
生活是一系列日常行动,不是情绪,不是想法,而是一种综合的行动。如果身心安顿,平和喜悦,那么这样的一系列行动就是较好的生活。如果不仅自己身心安顿,当跟家人交谈,为家人做事时,对方也感到身心安顿,而且对方的反馈行动和语言又让自己身心安顿,那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一个重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就是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到保护,感受到被照顾、被安抚,他就会觉得自己可以活下来,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人可以信任的,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是可以依靠别人的帮助的,那么他的身心耐受力就会越来越强。
当他内心恐惧时,就会逃跑、反抗。如果逃不了,反抗不了,他就会产生无助和无望的感觉,无力保护自己,无法调节情绪。一个人如果平日的生活都是不安全的,那么他就会过度启动生存的行动系统,产生心理创伤,这样就很难适应日常生活。
在孩子情绪波动太高的时候帮他降下来一点,在他没有能量的时候让他运动一下,重获能量。
3.高峰对话
“我也不愿意这样惩罚你,但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规矩,不论是谁犯了错都要接受惩罚,至于你的沮丧,被罚的挫败感,以及你对此表现出的愤怒或者其他反应,我都接受。”
与其给孩子设定诸多家长自己心里成功的标准,不如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中国人一天到晚想要出人头地,把生存复杂化了。
道理都懂,但无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习惯使然。
对孩子更加宽容,让他形成自己的人格,而不是把我们成长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焦虑转移到他身上。这种转移是最可怕的。
让孩子保持对于未来和生命的热情。
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和、安定的成长环境,这涉及家长的自我修养,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有没有能力用自己的品格去影响孩子。
4.崔玉涛《与家人一起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家长易犯的错误:特殊待遇、过分关注、言行不一、推迟入园、用他人吓唬、包办代替、遇事慌乱、剥夺独立权、害怕哭闹、当面袒护。
5.谢刚《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果人生真的有起跑线,那么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主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潜能的发挥。孩子犯错或者失败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如果父母发火了,孩子就会想着怎样争辩,怎样反抗,这样目标就被转移了,焦点变成了父母跟孩子的冲突,那么孩子就错过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还是为过去的错误而惩罚?
家长的痛苦,往往来自于担负了太多本应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孩子没有了自主感,也就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闫拓时《家庭教育需要来自传统的精神滋养》
家长过多帮助孩子,就剥夺了他在父母面前展示能力、赢得欣赏、展示孝心的机会。
7.圆桌讨论
一定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怎样生活,观察父母如何为人处世,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
孩子12岁之后,父母的尊重是黄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因人因事地尊重孩子。例如,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父母应该问:“你是没有好好学,还是下了功夫但还是不懂?”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后面一种,父母就要问:“那你喜欢什么?”
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让他能做到待人接物得体周到,充满善意。智力是天生的,技能是后天培养的。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智力方面并没有突出的天赋,那么不如在技能方面多加培养。天无绝人之路,没有必要把家庭变成学校,但父母是老师这个职责是不变的。
8.嘉宾专访
放下焦虑,建立对孩子的恰当期望。
在忙也要调整时间,增加更多家庭时光。
什么都想得到的背后,可能是父母的虚荣。
让孩子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往往会走得更长久。
我不是学霸,为什么非得让孩子成为学霸呢?
坚守教育的初心,让孩子用健康的心智探索世界。
孩子应该有一种求知的欲望,要有好奇心,要有同情心、同理心,要有交流的能力;在生活中要有公民的参与感,要以合格公民的姿态参与到这个世界发展的过程当中,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家庭教育要回归生活,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一个孩子如果不做家务,不会做饭,不会自理,是很难拥有幸福人生的。
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是孩子一辈子的事,需要一辈子的努力。
告诉孩子要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要学会沟通。
教孩子抵制诱惑,克服自己的冲动。
得到某些东西可能需要等待,而且等待的过程还要表现良好。
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立刻实现,没有耐心的人也做不成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我们目前的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知识教育过度,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极度缺乏。
如果对孩子用手机和上网限制太多,他们很难跟上科技的发展。
父亲需要陪伴妻子、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读书,一起聊天。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飞速,但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真正获得的,是对待知识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及全面而理性的自我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积极应对问题,尽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态度,这个态度是陪伴我们终生的宝贵财富。
由于此前被父母干预得太多,孩子长大后已经无法独立思考。
有时候孩子看起来在做“闲事”,其实也是在学习,让孩子多做一些这样的“闲事”,对他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学校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教育,但是如果想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孩子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失败,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个孩子教育得好不好主要看三个方面:谁不睡懒觉、读不读书、做不做家务。
PS:几位演讲人的书或者其他演讲值得找来读读看看。
1.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
2.劳伦斯·科恩(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游戏治疗师)
3.谢刚(美国加州弗里曼特市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博士)
4.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5.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
阅读(58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