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终结》读书笔记优秀范文2700字:
《农民的终结》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传统农民社会的逻辑和结构的严密性,在这样完整的社会结构面前,任何的变革都是不被农民欢迎的;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小农在劳动分工中所占有的往往是最低的收益,因此,改革也势在必行;并指出,现代化的农业变革不是由显要人物推动,而是由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农业劳动者来领导。由此宣告了小农的死亡和农业大经营者的胜利。
第一部分:揭示了传统农民社会的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在这种情况下,革新是不受欢迎的。一项小小的改变就会使农业劳动者却从中觉察到这最终会造成他们整个生活体系的全面动荡。
变革的表现:工具、技术、新植物品种、耕作方法。
为什么农民不会成为革新者?
作者认为,农业的进步都源于外来因素,是由城市强加的,原因如下:
农村有完整的社会体系;
农民只知道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小农的生产生活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自给自足”;只有领主会以货币进入市场,只有他们才需要改革;(小农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经济的需要)
改革有风险,小农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
推动改革:显要人物的边缘角色和革新角色
改革是由边缘人物(既是农民又能与非农接触的人)推动的;
但并非所有处于边缘角色的显要人物都支持改革,只有上升阶层会利用变化和进步来追求权力,已掌权的反而会更遵守传统。(技术进步的政治化)
土地、劳动和时间:
土地、劳动和时间对于农民而言,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要素:
土地具有独特性,农民经验性的个别知识与技术专家科学的普遍的知识形成对立;农民对土地有情感上的依恋;
生产技术和化学的进步本可以使农民放心地重复单一的种植,但农民仍然巧妙地构建起包括轮作方式、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的耕作系统,并将其视为一种平衡;
时间在城市和农村并不具有同样的价值:工业生产的效率是由时刻表来规范的,但农业生产主要靠自我约束和周期性。
家庭经营的特点——传统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张力!
没有明确的分工:
生产与消费结合,买者与卖者结合——由于传统小农的活动既是社会性,同时也是经济性的,“所以,农业经济越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集市和市场的位置就越是重要。”(P84)——会见邻居、亲属、了解行情;
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结合:农民无法区分消费贷款和投资贷款;
农民担任多种职业角色:农业劳动者、技术人员、经营者
机器和耕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商品化变得更加重要,但农业结构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农民就在传统的要求和进步的经济技术之间摇摆;为什么和农业相关的政策那么难落实:在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之间没有中间层次的存在,决定性的经济选择都必须由200万农业经营者自己完成;农业向市场转变,是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全面转变,而农民往往是“风险规避型”的。
以杂交玉米为例,解释变革对于农民而言意味着什么?
杂交玉米的特点:产量比传统玉米高一倍、播种早、需要购买种子(而不能直接用前一年收获的玉米来播种)、农药和化肥的需求更大;
杂交玉米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杂交玉米需要大批量的种植,因此需要更大的种植面积;于是需要购买拖拉机、脱皮机、烘干机等;大多数小农无法独立承担购买机器的费用,因此需要成立或参加一个合作组;为了尽可能地集约化生产以偿还贷款,人们会倾向于改变轮作方式,甚至占领牧场来尽可能多地生产玉米;一部分牧场被占领,牧场也就急需集约化,牛犊的生产慢慢地让位于牛奶的生产,因为牛奶更容易出售,慢慢地也就走向了商品化;而市场化也就意味着对利润的追求和扩大生产,因此农民又开始贷款、负债,并使农业顾问进入农场……
“杂交玉米的普及所带来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者有一种正确的预感,他们感觉到这不简单地是用一个品种来替换另一个品种的问题,他们面临的是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民经济和以市场为目的的大众化生产之间做出根本的选择。”
农民抗拒变革的原因:规避风险;技术人员是不可靠的;依赖于市场和合作社都会使自己变得不再独立;小农重视家庭和传统,而市场青睐价格最好的产品,挣钱值得羡慕,但金钱的价值是不固定的,唯有土地是可靠的价值;——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逻辑在反对市场经济的逻辑。
第二部分:农业劳动者对现代社会的反应和态度
两种形式的现代化:
传统现代化:只重生产,致力于改善经营系统,追求现代化的表象(如机械化),依靠节约来增加物质能力;重视国家资助和个人的道德素质;
进步现代化:根据产品的销路(市场)来调整自己生产和经营的方式,看重技术、个人努力和职业素质;
传统的农业劳动者的特点:
自由自在(不受时间表和上司的控制);
自己规定劳动的纪律:干劲、自我约束的美德;
最辛苦也最光荣,自卑又有优越感;
不被视为一份职业,“最好有一份职业”(P188);“农业不会成为被选择和被学会的职业,农业的状况将始终是儿子继承父亲。”(P190)
悲观主义:缺乏资金、青年人的出走、没有固定的工资;焦虑不安;
对自己满意,但对总体不满意。(P191)
必须变革以及怎样变革:
农民的职业就是生产,他们不懂得出售的逻辑,因此往往沦为原料的生产者而占有最低的收益;因此,使农民进入工业社会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他们的传统价值,使他们“不会失去自身的状况。”
一些政治家利用农业组织在政治上取得成就;农民被视为是国家最安全的政治基础,“鲜明的爱国精神”,“高尚的法国人”,但他们并没有在国家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肯定是由于制度上有毛病或农业政策失当。”(P224)以往的农业方面的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传统的乡村精英阶层被纯粹的农业上的精英阶层接替,现在,推动改革的并不是显要人物或公务人员,而是青年农业劳动者;并且,青年一代意识到技术进步与土地结构和法律结构发生了冲突,经济上的成功受制于市场机制和经济权力的决策。
可能的未来:
政治和道德会阻碍农村的发展,而单纯的经济考量也不适合农村改革;
接受教育和拥有资本;
宣告了传统农民经营的死亡,因为这种结构使他们无法得到劳动分工的好处,注定要走向贫困;
农业的工业化、小农的死亡,具有现代意识的农业大经营者的胜利。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承认乡村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享有相对的自治的。“农民是相对于城市来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无所谓农民,如果整个社会全部城市化了,也就没有农民了。”(P7)理清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思考在哪些意义上体现农村社会学研究“城乡结合”的视角。
农业的现代化是否等于农业的工业化?为什么是工业引领现代化而不是农业?思考是否有“农业引领现代化”的可能性。
阅读(67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