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进程通信手段基本上是从Unix平台上的进程通信手段继承而来的。而对Unix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两大主力AT&T的贝尔实验室及BS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软件发布中心)在进程间通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对Unix早期的进程间通信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扩充,形成了“system V IPC”,通信进程局限在单个计算机内;后者则跳过了该限制,形成了基于套接口(socket)的进程间通信机制。Linux则把两者继承了下来,如图示:
其中,最初Unix IPC包括:管道、FIFO、信号;System V IPC包括:System V消息队列、System V信号灯、System V共享内存区;Posix IPC包括:
Posix消息队列、Posix信号灯、Posix共享内存区。有两点需要简单说明一下:1)由于Unix版本的多样性,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开发了一个独立的Unix标准,这个新的ANSI Unix标准被称为计算机环境的可移植性操作系统界面(PSOIX)。现有大部分Unix和流行版本都是遵循POSIX标准的,而Linux从一开始就遵循POSIX标准;2)BSD并不是没有涉足单机内的进程间通信(socket本身就可以用于单机内的进程间通信)。事实上,很多Unix版本的单机IPC留有BSD的痕迹,如4.4BSD支持的匿名内存映射、4.3+BSD对可靠信号语义的实现等等。
图一给出了Linux所支持的各种IPC手段,在本文接下来的讨论中,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在尽可能少提及Unix的各个版本的情况下,所有问题的讨论最终都会归结到Linux环境下的进程间通信上来。并且,对于Linux所支持通信手段的不同实现版本(如对于共享内存来说,有Posix共享内存区以及System V共享内存区两个实现版本),将主要介绍Posix API。
Linux下进程间通信的几种主要手段简介:
1.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named pipe):管道可用于具有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有名管道克服了管道没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还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2.信号(Signal):信号是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受进程有某种事件发生,除了用于进程间通信外,进程还可以发送信号给进程本身;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信号语义函数sigal外,还支持语义符合Posix.1标准的信号函数sigaction(实际上,该函数是基于BSD的,BSD为了实现可靠信号机制,又能够统一对外接口,用sigaction函数重新实现了signal函数);
报文(Message)队列(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接表,包括Posix消息队列systemV消息队列。有足够权限的进程可以向队列中添加消息,被赋予读权限的进程则可以读走队列中的消息。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承载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共享内存:使得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是针对其他通信机制运行效率较低而设计的。往往与其它通信机制,如信号量结合使用,来达到进程间的同步及互斥。
信号量(semaphore):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套接口(Socket):更为一般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可用于不同机器之间的进程间通信。起初是由Unix系统的BSD分支开发出来的,但现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类Unix系统上:Linux和System V的变种都支持套接字。
下面将对上述通信机制做具体阐述。
附1:参考文献[2]中对Linux环境下的进程进行了概括说明:
一般来说,Linux下的进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有一段可执行程序;
2.有专用的系统堆栈空间;
3.内核中有它的控制块(进程控制块),描述进程所占用的资源,这样,进程才能接受内核的调度;
4.具有独立的存储空间
5.进程和线程有时候并不完全区分,而往往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参考文献:
1.UNIX环境高级编程,作者:W.Richard Stevens,译者:尤晋元等,机械工业出版社。具有丰富的编程实例,以及关键函数伴随Unix的发展历程。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上、下),毛德操、胡希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提供了对Linux内核非常好的分析,同时,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2.UNIX网络编程第二卷:进程间通信,作者:W.Richard Stevens,译者:杨继张,清华大学出版社。一本比较全面阐述Unix环境下进程间通信的书(没有信号和套接口,套接口在第一卷中)。
Linux环境进程间通信 ——无名管道工作机制研究
一、引言
Linux作为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是我们进行操作系统和提高编程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
好的程序如同好的音乐一样,完成的完美、巧妙。开放源码的程序都是经过无数人检验地,本文将以linux-kernel-2.6.5为例对pipe的工作机制进行阐述。
二、进程间通信的分类
大型程序大多会涉及到某种形式的进程间通信,一个较大型的应用程序设计成可以相互通信的“碎片”,从而就把一个任务分到多个进程中去。进程间通信的方法有三种方式:
管道(pipe)
套接字(socket)
System v IPC 机制
管道机制在UNIX开发的早期就已经提供了,它在本机上的两个进程间的数据传递表现的相当出色;套接字是在BSD(Berkeley Software Development)中出现的,现在的应用也相当的广泛;而System V IPC机制Unix System V 版本中出现的。
三、工作机制
管道分为pipe(无名管道)和FIFO( 命名管道),它们都是通过内核缓冲区按先进先出的方式数据传输,管道一端顺序地写入数据,另一端顺序地读入数据读写的位置都是自动增加,数据只读一次,之后就被释放。在缓冲区写满时,则由相应的规则控制读写进程进入等待队列,当空的缓冲区有写入数据或满的缓冲区有数据读出时,就唤醒等待队列中的写进程继续读写。
管道的读写规则:
管道两端可分别用描述字fd[0]以及fd[1]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管道的两端是固定了任务的。即一端只能用于读,由描述字fd[0]表示,称其为管道读端;另一端则只能用于写,由描述字fd[1]来表示,称其为管道写端。如果试图从管道写端读取数据,或者向管道读端写入数据都将导致错误发生。一般文件的I/O函数都可以用于管道,如close、read、write等等。
四、pipe的数据结构
首先要定义一个文件系统类型:pipe_fs_type。
fs/pipe.c
static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pipe_fs_type = {
.name = "pipefs",
.get_sb = pipefs_get_sb,
.kill_sb = kill_anon_super,
};
变量pipe_fs_type其类型是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用于向系统注册文件系统。
Pipe以类似文件的方式与进程交互,但在磁盘上无对应节点,因此效率较高。Pipe主要包括一个inode和两个file结构——分别用于读和写。Pipe的缓冲区首地址就存放在inode的i_pipe域指向pipe_inode_info结构中。但是要注意pipe的inode并没有磁盘上的映象,只在内存中交换数据。
static struct super_block *pipefs_get_sb(struct file_system_type *fs_type,
int flags, const char *dev_name, void *data)
{
return get_sb_pseudo(fs_type, "pipe:", NULL, PIPEFS_MAGIC);
}
上为超级的生成函数。
Include/linux/pipe.h
#ifndef _LINUX_PIPE_FS_I_H
#define _LINUX_PIPE_FS_I_H
#define PIPEFS_MAGIC 0x50495045
struct pipe_inode_info {
wait_queue_head_t wait; 1
char *base; 2
unsigned int len; 3
unsigned int start; 4
unsigned int readers; 5
unsigned int writers; 6
unsigned int waiting_writers; 7
unsigned int r_counter; 8
unsigned int w_counter; 9
struct fasync_struct *fasync_readers; 10
struct fasync_struct *fasync_writers; 11
};
2 管道等待队列指针wait
3 内核缓冲区基地址base
4 缓冲区当前数据量
6 管道的读者数据量
7 管道的写者数据量
8 等待队列的读者个数
9 等待队列的写者个数
11、12 主要对 FI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