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283
  • 博文数量: 4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3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8-08 11:3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46)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4-11-25 16:44:11

  翻译工作也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活动,好的译作融入了译者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因此,重要名著及学术理论著作的翻译,应当作为学术成果,尤其在人文领域这种必要性更加凸显。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翻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时积极翻译引进的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我国3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居功至伟。毫无疑问,在今后中国进一步强大、发展的过程中,翻译上的“文化输入”将会起到更多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越是强大的国家民族,越是注重对世界的奉献与影响,越是乐于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将中国最新的学术成果传播出去,不仅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能增进外界对我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入了解。在传播中国科学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翻译上的“文化输出”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然而,三个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我国尚无以翻译的“文化输出”和“文化输入”为使命的国家级机构。

  第二,目前我国的翻译态势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输入”来说,致使在引进上主要以国外流行的热点为翻译依据,有时候忽略了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领域中成果的经典性与当代价值。从“输出”来说,在中国文化传播上虽然进行了一些努力,但十分零散,后继乏力。比如这些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支持力度也很大,可是无论从规模、整体思路以及推荐内容的选择上,都还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我国,由于“重原创、轻翻译”,致使翻译地位较低,翻译稿费与翻译付出的劳动相去甚远,导致翻译家难以获得独立的生存能力,因此,除了以翻译流行作品为主的翻译家外,像已故的傅雷那样高水平的专职翻译家已近乎绝迹。由此造成的翻译上的空缺,是由很多水平不高的翻译人员来填补的,导致翻译质量下降,粗制滥造的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可谓屡见不鲜。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全球,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出始终不尽如人意,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翻译事业的日益凋敝不无关系。
信息来源于网络:   

阅读(15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