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了一本书,偶尔也会收到某些读者的来信。我尽量都回,但不会保证我的回复让每个人都感觉那么愉快,大多数情形下我说话比较直接,但绝对没有任何其他负面的意思在里面,我希望有这种感觉的读者能够理解,如果不理解的话,我这里直接道歉。首先,我不愿意在邮件里回答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我高兴能收到关于书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建议。技术类的问题发到网站或者论坛里,我如果有能力回答的话,基本上受众比单个邮件要大。其次,我不喜欢一些显然没有做仔细思考后的问题,其实关于这方面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上班没时间写太多文字。如果一有问题就请教别人对自己的提高没有多少好处,学会自己思考。废话不多了,下面这封邮件比较长,在征得发信者的同意后,我把它放到下面,然后简单讲几句自己的感受:
=======================================================================
不知该怎么称呼您,在linux方面您是资深长者,还是称呼您:陈老师,比较合适吧。陈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某某(boy2010:此处我把名字给替换掉了),就读于西安邮电大学。这个学期我才开始接触嵌入式linux(学习时间也就不到一个学期吧),这次期间,遇到了种种
困难,,从安装linux操作系统到构建根文件系统,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地出现,我并不是在抱怨学嵌入式究竟有多难学,这种只会坚定我自学之路永不放弃地决
心!不止一次感慨:“能够找到一位可以请教的良师是多么地好哇!”
嵌入式linux学习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之前觉得linux内核这块是不敢去开辟的,但是现在觉得如果只是肤浅的照着别人的框架写驱动,未免也
不行,编译出错只能无助地到处问高手或是在看别人的程序,这样学驱动只能是一知半解,遇到问题不是手忙脚乱就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样来看,深知linux内
核机制,才是长远的学习之道。
堪称嵌入式linux驱动的“神作”——《linux设备驱动程序》也免不了内核版本过于陈旧(我看的这本书最早是02年出版的)与经过翻译之
后语境的差异。您编的这本书——《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在我看来真是少有的“神作”(再此并非吹捧),及其适合我这类想了解linux
设备驱动内核机制的新手,我感觉能够看懂您这本书就能够从linux驱动的“菜鸟”变成“老鸟”,我也就以看懂您的这本著作为学习驱动的目标。
虽然我现在连 _attribute_((section*** 这种代码都不太了解,我会借助网络和书籍一步步地把您这本书搞懂的。
今后在阅读您这本书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不太理解之处(或许是完全不理解),还请老师解惑和提供建议,在此感激不尽!
谢谢!
=======================================================================
很多称老师的,其实我不是老师,我只是个engineer,不过随便你们怎么叫吧,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叫法。我看完这封邮件的第一印象就是,当我操着很烂的口语的时候,看到那些假洋鬼子们blablabla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时候,我当时就是这种心情。但是我知道假洋鬼子都是下了功夫的,假大空忽悠人的高调我不说了,这位被我称为菜鸟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你如果想深入了解一样东西,首先一定对它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在枯燥的代码的海洋里及大量晦涩的文档当中,一时的热度很快便会消失殆尽。其次,技术的积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别指望一口吃个胖子,只有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你迟早会洞悉这里的很多东西。象我这个忝居老师行列的内核的半成品的“专家”,当年为了自己写kernel,光软盘就写坏好几十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笨,因为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的智商不会超过120,其实这个世界的确有天才,但大部分人都不是,正太分布。80%人的智商区别不大,但是每个个体的意志力,求知欲,好奇心,勤奋等指标不一致,才会有差异。好好努力吧,多读书多读文档,多思考,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你就会发现_attribute_((section。。。这玩意算个毛啊。。。就写这么多了,都是大白话。。。
阅读(57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