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入职与离职
薪资与考核
装备及IT系统
组织与沟通
培训与职业发展
娱乐与生活
序
从2003年3月31日入职,到2006年11月9日离职,我的第一份工作持续了1320天。正是这份经历,把我从初出茅庐的计算机系毕业生,变成了以编程为业的程序员。这段日子,也成了我人生中一段特别难忘的回忆,而给我这段记忆的,便是英特尔。
不知为何,总是想起那些日子,难以忘怀,这种心情之前没有体会过的。适逢年末,想着记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又担心过于琐碎,无人问津,毕竟自己人微言轻,所见所闻十分有限。转念一想,也许可以掀开英特尔神秘面纱的一角,介绍其组织、管理员工(尤其是程序员)的一些方式,为想换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份参考,顺便满足大多数人的好奇心。:-)
在很多人心里,英特尔是硬件厂商,跟软件没关系。事实上,英特尔拥有一支庞大的程序员队伍,除了开发底层驱动程序之外,开发工具(包括编译器、库、性能分析工具等等)的研发也是很大一块。英特尔开发多种编译器,其中以IA架构上的icl最为有名,Oracle发布的数据库便是用icl编译的。
我对编译器产生兴趣是在读了《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之后,当时正值C++学习大潮,读了多部名著之后仍然懵懂,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是这本书将我对C++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也让我的求职方向逐渐明确下来。几经寻找,英特尔的编译组成为我的第一求职目标,于是买了著名的龙书,打算仔细研读。可惜英文水平有限,加之编译理论水平几乎为零,到了招聘的时候也没读完一半,而且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没有多少收获,可见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多么地致命。幸运的是英特尔在中国开始扩张,当年仅在浙大就招了6人,我也如愿加入了编译组。然而与icl无缘,被分配到一个新项目,为一块DSP开发编译器,客户规模也十分有限。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初感兴趣的部分属于编译器前端,而我们的工作则是负责代码优化和生成,前端是从大名鼎鼎的EDG Group购买的。
尽管工作与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英特尔的名头还是为我赚足了颜面,也让我得以一心放在工作上。之后,每一天、每一点的成长汇聚起来,形成了一段难忘的记忆,也激起了分享的冲动。
注:本文只限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及其前身英特尔中国软件中心,以及其前身的前身英特尔上海软件实验室,不适用于工厂。
免责声明:鉴于英特尔内部变动十分平常以及本人记忆力实在有限,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人不负任何责任。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英特尔公司无关。
入职与离职
我是2003年3月31日报到,那个时候只允许星期一报到,后来疯狂扩张的时候灵活了一些。
第一天是新员工培训,我经历的流程是这样的:人力资源部门讲解公司文化、政策、待遇等等,IT部门会介绍常用软件(如MS outlook)、硬件(如IBM T系列笔记本)的使用,中午每个人的老板会来领人,领着熟悉工作环境和同事。在世贸商城的时候老板还会负责午餐,搬到紫竹之后应该简单多了,毕竟公司有了自己的食堂,何况周围可供选择的地方也实在有限。
即使刚从学校出来,接受一整天的培训还是很累,一定要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站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为了防止久坐引起的损伤,英特尔十分鼓励、提倡这类活动,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不过也不要以为熬过这一天以后就轻松了,新员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后面的培训接踵而来,包括公司方方面面(如公司的主要产品线、组织结构、薪资福利等等)的介绍、解释,时间从两三个小时到连续三天不等,每周一到两次。连续三天的情况只会出现一次,人称训练营(BootCamp),其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内容之广、节奏之快,任你钢筋铁骨,也被熔化了。
新员工的培训持续三个月左右,六个月之后度过试用期,每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基本能够融合进来,以英特尔的方式完成日常工作。
离职就要简单多了,一般要求提前一个月通知,以保证交接顺利。离职手续只需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星期五)办理即可,公司会提供一个清单,按照上面的项目办好,每个部门签字盖章之后就可以走人了。主要还是把公司的财产还给相关部门,如钥匙、保密资料、胸卡、台式机等等。最重要的还是笔记本电脑,入职时拿到的所有配件,必须在最后一天归还,包括外置的鼠标键盘,甚至不能用其它品牌替换,必须是IBM的。另外就是各种密码必须清空,如硬盘密码、BIOS密码以及一些IBM特有安全技术使用的密码,如果密码忘记,硬件就废掉了,几乎没有办法可以恢复,当然也就需要赔偿。赔偿是很麻烦的,因为不是明码标价、甚至不能马上决定,这样最后一天(last working day)也就不是最后一天了,以后还得回来办。
关于离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给公司里的熟人发一封离职邮件(farewell letter),告知自己即将离开。内容无非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或感谢或发泄一番,并留下联系方式,所谓青山不老,绿水常流,后会有期也。有趣的是,甚至有些春风得意的人居然也会想象自己那份离职信的样子,仿佛仍未获奖的影星在酝酿奥斯卡获奖致谢辞一般。
薪资与考核
英特尔一向宣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当然,这个口号已经被用烂掉了),经过2006年的调整,更加名副其实了。在跨国公司中,英特尔为程序员提供的工资可以排在Google和微软之后,不过,以后的趋势如何,还要看2007年这关键的一年,毕竟谁也说不清楚大裁员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英特尔的薪资由多个项目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房贴、保险、股票期权等等。12个月基本工资加1个月的年终奖,构成了年收入的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另有相当于月基本工资15%的房贴,不过要工作满两年才会发放,未满两年由公司代为保管,这笔钱可以用于购房、租房或者子女的教育,住房公积金中公司缴纳的部分也要从这里面出。奖金的形式变化多,对于程序员来说,一年下来拿到的奖金大致相当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当然好年景多拿点,差年景少拿点。公司内部各种奖项也都有奖金,另外写专利也有奖金拿,有位同事特别能写专利,家里的装修费全是从这来的。英特尔给办的保险也比较全,意外险、大病险等等一应俱全,后来医保费用还可以报销。
英特尔不提供餐费,本来也有交通费可以报销,后来都算到基本工资里了。搬到紫竹之后,对于不坐公司班车的员工提供津贴,开始说只发一年,本应在2006年结束,后来打算延长到2008年,只是金额有所减少。
英特尔每年考核一次,并相应浮动工资、确定赠送的股票期权的数量。对于一般员工来说,考核形式比较简单,分自评和互评两部分,要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忌流水账或简单罗列。然后老板们把级别相近、工作内容类似的员工放在一起排排名次,这是老板为下属谋取利益的时候,虽然我没有亲身参加过,但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公司政治》里面就有相关描述,可谓煞费苦心啊!
考核的标准主要是看员工的工作是否符合英特尔的六个价值观——勇担风险(Risk Taking)、品质超群(Quality)、敬业乐群(Great Place to Work)、纪律严明(Discipline)、注重成效(Results Orientation)、客户至上(Customer Orientation)。
考核一般在12月底进行,结果要到4月初出来,薪资调整也发生在4月。工资是每月20号发。
对于新员工来说,有6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时要提交一个报告,类似于年终考核中的自评,而互评和PK就省了,结果完全由老板决定。
员工每年带薪假12天,工作满5年后为15天。1至2天的病假无需医生诊断,共计15天带薪病假,另有大病、产假若干。
装备及IT系统
笔记本电脑是英特尔的标配,每人一台,IBM T系列,现在是联想的了。新员工都是使用全新的笔记本,老员工每三年换一次,所以老板用的笔记本比他新招的人用得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笔记本的主要用途是收发邮件、管理日程、做演示等等,所以常用的软件是MS Outlook,MS PowerPoint和MS NetMeeting,另外公司里的标准即时聊天软件是Windows Messenger 5.1,MSN客户端是禁止安装的(安全原因),当然用Windows Messenger也可以上MSN,就是没有聊天记录。Skype也是允许使用的,不过是英特尔OEM版,据说也是因为安全原因,不让使用官方发布版本。为了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投入工作,每台笔记本上还装有VPN,以便员工随时可以接入公司内部网络。
视工作需要,每个人还会配备一台或多台台式机,一般是DELL的机器(英特尔似乎对黑色情有独钟),除非有特殊用途。电话每人一部,使用四位的分机号码,到了紫竹之后每人分配一个直线号码,高档了不少。
无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都不允许自行安装Windows,必须交给IT部门统一安装。有同事称,他在公司用的(当时)高端P4还没有家里的低端赛扬快,究其原因是因为IT安装了很多监控、杀毒软件。
版本控制工具主要是cvs,也有使用subversion,ClearCase和VSS的,只是没有IT支持。cvs服务器在美国,所以每次check out一下挺费劲。缺陷管理软件是PVCS Tracker,也有用ClearQuest或BugZero的。唯一比较混乱的是内容管理系统(CMS),几乎每年换一次。我最开始用过QuickPlace,到后来的SiteScape,MS SharePoint,甚至还用过一段Wiki。频繁地转换让文档维护工作十分麻烦。
英特尔的信息发布渠道还是不少的,只是被动接受的多,能主动参与的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如果不算blog的话)。没有论坛可以对公司事务进行讨论,最多通过邮件私下探讨,然而大规模的邮件群发又是禁止的。英特尔也没有统一的地方可以交流软件开发经验,甚至都不知道别人都在干什么。不同组重复开发的事情也是有的。blog和英特尔百科(模仿维基百科)算是很前卫的东西了。
当然英特尔号称(裁员前)全球九千名IT也不是白吃饭的,绝大多数日常事务都可以网上办理,如申请帐号、请假、报销、查看工资、申请装机等等。而且网络基础建设也不错,各种proxy能开的都开了,IMAP,DNS,DHCP等等也都有。唯一不爽的就是google.com,因为使用同一个出口,经常出现连接被重置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很少能连上,不得已只好谷歌了。
组织与沟通
英特尔的组织结构变动十分频繁,经常会有老部门取消,新部门成立,或者部门间重新划定势力范围。然而不论如何变化,相关人士总能及时得到通知。因此,英特尔的组织结构又是相当透明的,无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对从自己往上直到最大的老板的组织结构十分清楚。
联席总经理(two in one box)是英特尔的一大特色,即一个经理职位实际上有两个人,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层。尽管英特尔不断增加每名经理必须直接管理的下属数目,以减少经理数量,但这一制度仍然受到大多数员工的批评,以至于成为此次大裁员的重点之一。
英特尔的沟通方式是垂直的,即下面有问题通过老板层层上报,直到能解决问题的人。上面有事情也是逐层向下通知,而每位经理也都十分尽力的在做,所以这几乎是英特尔做得最有效率的事情之一,上面的话能够很快传到应该传到的耳朵里,只是传话的内容有没有走样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横向的沟通渠道少的可怜,想想如果两个部门要向上三层才能找到共同的老板,那么合作将是多么困难。
英特尔的会多,不光是数量多,花样也多。除了日常的工作会议外,有个大事小情的,也靠开会来传达,或三五人、或七八人聚在一间会议室里,门一关,就开始七嘴八舌。开大会的时候也有,几百个人拥在一个大会议室里,空气污浊得不得了,老板热情地招呼后进来的同事到前排就坐,可不少人宁愿在后面站着。有事的时候开会,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开会。那些不常驻在中国的老板们,每次来到中国,都会开一个open forum,这个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翻译,形式有点类似记者招待会,老板用三五分钟做个开场白,然后就是自由提问的时间。可惜每次都是参加的人多,提问的人少,搞得老板们都有点郁闷,说怎么中国的同事都这么沉默,其他人如何如何。
英特尔有一种特殊的会议形式——一对一,即员工与自己的顶头上司之间的会议。这个会议由员工发起,老板不能拒绝,英特尔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沟通。事实上,第一次是由老板发起的,主要是告知员工以后如何利用这一特殊形式的会议,至于以后多长时间举行一次,可以协商决定,反正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员工必须将会议的议题事先通知老板,以便老板有所准备,否则老板有权力不予回应。
尽管很多人都把工作进度报告当成一种负担(尤其对于老板而言),但还是不得不写,频率可以各个部门自己把握,每星期一次、每半个月一次、每月一次都可以。如果只是自己写写倒也罢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还要总结自己手下的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汇报流,于是老板们经常像讨债一样催促手下赶紧发出来,好去拼凑自己那份。
培训与职业发展
英特尔十分强调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作为一家技术型的公司,英特尔为专注于技术领域的员工提供了独立于管理路线的发展道路,即所谓的Y形职业发展路线。低级别的员工不区分技术还是管理,当达到一定级别后,员工可以选择今后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技术工作,对于同一级别的员工,无论其从事何种工作,所获得的待遇和尊重是一样。在实际工作中,级别与隶属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老板手下可以有比他级别还高的技术型员工,而由于级别是与薪水挂钩的,所以老板的薪水也可能比手下要低。当然这都是可能,在职业发展初期,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老板的级别肯定要比手下高,薪水自然也高。
两条发展路线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人才浪费,即避免了员工单纯追求职业发展而不得不转做管理工作,结果从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作者变成糟糕的经理。
另一方面,英特尔也强调,职业发展应由员工自己主导,公司或老板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英特尔为每个级别制订了明确的衡量标准,也时常邀请高级别的员工讲述他们的职业发展故事,老板也会根据员工的志向为其寻找、提供发展机会。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取代员工自身的努力。首先,每个人要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英特尔内部对技术人员拥有足够的尊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经理头衔才能让人刮目相看,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东西自然就有不同的选择。其次,自己要努力,要善于发现机会,更要能够把握住机会,在英特尔,勇挑重担是受到赞赏的,但只有做出成绩才能获得奖励,没有结果的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
培训是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特尔为员工提供了关于职业操守、办公室安全、沟通技巧等等方面的培训,而技术培训则由各个部门甚至项目组自行决定。技术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同级培训或专题讨论,几乎没有从外面聘请讲师的。而且培训的范围也局限在问题域(Problem Domain),几乎没有对开发工具或程序设计语言(Technique Domain)进行过系统的培训。比如我们组就曾经对编译理论和代码实现进行过反反复复的培训,但是对于我们所使用的C++语言却很少提及,除了一次非常激烈的、关于是否允许使用模板的大讨论。这样的情形似乎与中国热衷于讨论工具、语言的大环境大相径庭,十分奇怪。
娱乐与生活
英特尔希望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雇主,因此提供了许多方式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在世贸商城的时候,公司购买了一些健身馆的年卡,搬到紫竹之后,甚至有了自己的健身房和教练。公司还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资助员工成立各种俱乐部,前提是要达到一定的人数。俱乐部花样繁多,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摄影、汽车、瑜珈、攀岩等等等等,活动方式由各个俱乐部自行决定。通常每个俱乐部会有一到两个负责人,负责定场地、办讲座、组织活动等等。
公司还定期、按人头给每个项目组发一些活动经费,以便相互了解、增进感情。限制是只能报销,不能提现,一般用于吃、唱、游等活动。另外,如果有外国同事来访,部门里面也会拿出经费组织大家一起出去玩一番,至少也得吃一顿,毕竟大家平时很少见面,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总觉得隔着点什么。
公司每年还会举行一次大型活动,一般是出去旅游,只是近来扩张太快,规格有所下降。04年去黄山,05年有三个选择,我去了普陀,06年是在上海金山的碧海金沙上烧烤。当然元旦前后也会举办年会,不过这应该算是英特尔最失败的活动之一,因为经费有限,吃得也不爽,奖品也不爽,还有最高奖只是个MP3的时候,一时传为笑谈
阅读(100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