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FA算法
求单源最短路的SPFA算法的全称是: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SPFA算法是西南交通大学段凡丁于1994年发表的.
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算法在效率上一定有过人之处。
很多时候,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简洁起见,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一定存在。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而且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
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点所指向的结点v进行松弛操作,
如果v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且v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v点放入队尾。这样不断从队列中取出结点来进行松弛操作,直至队列空为止。
定理: 只要最短路径存在,上述SPFA算法必定能求出最小值。
证明:每次将点放入队尾,都是经过松弛操作达到的。换言之,每次的优化将会有某个点v的最短路
径估计值d[v]变小。所以算法的执行会使d越来越小。由于我们假定图中不存在负权回路,所以每个结点都有最短路径值。因此,算法不会无限执行下去,随着
d值的逐渐变小,直到到达最短路径值时,算法结束,这时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就是对应结点的最短路径值。(证毕)
期望的时间复杂度O(ke), 其中k为所有顶点进队的平均次数,可以证明k一般小于等于2。
实现方法:建立一个队列,初始时队列里只有起始点,在建立一个表格记录起始点到所有点的最短路
径(该表格的初始值要赋为极大值,该点到他本身的路径赋为0)。然后执行松弛操作,用队列里有的点去刷新起始点到所有点的最短路,如果刷新成功且被刷新点
不在队列中则把该点加入到队列最后。重复执行直到队列为空
判断有无负环:如果某个点进入队列的次数超过N次则存在负环(SPFA无法处理带负环的图)
期望的时间复杂度O(2e)
对spfa的一个很直观的理解就是由无权图的bfs转化而来.在无权图中,bfs首先到达的顶
点所经历的路径一定是最短路(也就是经过的最少顶点数).所以此时利用visit[u],可以使每个顶点只进队一次.在带权图中,最先到达的顶点所计算出
来的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一个解决方法是放弃visit数组,此时所需时间自然就是指数级的.所以我们不能放弃visit数组,而是在处理一个已经在队列
中且当前所得的路径比原来更好的顶点时,直接更新最优解.
标准SPFA过程
#include
#define maxint 2139062143
int a[101][101],dist[101],n;
void spfa(int s)
{
int q[101],v[101],h=0,t=1,x,i;//q为队列,v为Boolean数组,表示结点是否在队列中,h为头指针,t为尾指针
memset(q,0,sizeof(q));
memset(v,0,sizeof(v));
memset(dist,127,sizeof(dist));//置dist数组为maxint(+∞),下同
dist[s]=0;
q[t]=s;v[s]=1;
while(h!=t)//本来是h {
h=(h+1)%(n+1);//这里不能%n否则队满和队空状态一样
x=q[h];
v[x]=0;
for(i=1;i<=n;i++)
if(dist[i]-a[x][i]>dist[x])//这里本来为dist[i]>dist[x]+a[x][i],但这样会越界的,因为后两者加起来太大
{
dist[i]=dist[x]+a[x][i];
if(!v[i])
{
t=(t+1)%(n+1)/*同上*/;q[t]=i;v[i]=1;
}
}
}
}
int main()
{
int m,s,t,i;
scanf("%d%d",&n,&m);
scanf("%d%d",&s,&t);
memset(a,127,sizeof(a));
for(i=1;i<=m;i++)
{
int x,y,z;
scanf("%d%d%d",&x,&y,&z);
a[x][y]=z;
a[y][x]=z;
}
spfa(s);
printf("%d",dist[t]);
system("pause");
return 0;
}
阅读(80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