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9-04-18 04:24:35
chinaunix网友2009-07-14 23:02:13
命运背离了理想,难以脱离对她的真实讽刺。 李观森先生的次子亦已耄耋之年,教授告知广学会一九四0年出版的《一个上海商人的改变》为中英版,与其他几本著作不同,相当于人到半百的自传。最好能找回著述的非电子版/复印件。
chinaunix网友2009-07-14 22:15:17
[海派基督教」及其历程 —— 欧美基督教在近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 李向平 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上海备受关注;「上海现象」早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上海基督教,也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中最具特征。作为异质文化或异质宗教,基督教在上海的传布和发展,已在西学东渐的层面,渐与上海的社会发展,获得相当程度的同步性。 本文提出上海基督教的社会化问题,一方面是指基督教的中国化意义,一方面则是与当今基督教学界关心的处境化问题应对。更重要的是,基督教在上海的社会化,确实是西方基督教在近代上海中比较突出的「上海现象」之一。可以说,基督教的上海发展,已经历史地具备有上海社会、城市文化的区域特征,构成了「海派基督教」的社会性内涵。 一 「利玛窦(Matteo Ricci)规矩」的历史延伸及其上海基督教社会化的起点 1831年8月20日、1832年6月19日和12月5日,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先后自澳门乘鸦片走私船先后来到上海宝山、吴淞;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也在183
chinaunix网友2009-06-23 23:51:36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包容的思想和情感,有时特有的韵致并不亚于音乐的悠美,反而宜于交流和沟通。正是有时也美中不足,突显了用音乐表达更为远阔境界的重要性。- L.